贤妃这边,前面一门心思全扑在了六皇子身上。
六皇子前两天是有点蔫,但没什么大问题,很快吃好睡好。
只不过偶尔迷糊中会找郭子,旁人解释说郭子以后不能陪他了,他似乎也能听懂,不会再闹。
仆人多的好处之一,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日常陪着他的,并不只有郭子一个。
而且他最喜欢的,也不是郭子。
而是西殿的人。
所以,过了几天,他也不再提郭子。
这个不大不小的惊吓过去,贤妃恨上了那一拨刺,听嘉和帝说已经全部被击杀,总算出了口气。
然后,又开始想赏赐的事。
司怀铮和山栀没跟她提,她反而觉得这两人懂事,更上心了。
转眼重阳,太庙祭祖。
又一个丰收年,祭祀过程诸事顺利,钦天监测大吉,嘉和帝连日的阴霾大扫,心情极佳。
过后某日,贤妃心情很好,亲自挨边看着炖了一盅银耳雪梨汤,带上六皇子,出永福宫,找皇上去了。
掐的是个好时辰,嘉和帝忙了一阵,半歇中。
粉雕玉琢的儿子,顾盼有情的妃子,一大一小走来,人没到跟前,嘉和帝就笑了起来。
起身离开台案,就要抱六皇子。
贤妃步子一转,半偎到皇上身边,挡了他的动作。
“皇上,臣妾亲手给您炖了汤,尝尝?”
嘉和帝眉眼舒展,高兴道:“爱妃来得正好,正正好想喝点爱妃炖的汤。”
毕竟是皇上办公的地方,六皇子比较少在勤政殿撒野,对他而言还是新鲜的。已经到处摸摸爬爬的看。
玉珀跟在后面护着。
贤妃等嘉和帝喝上了好几口,才开始说话。
“味道怎样?”
“不错。”似乎为了验证所言属实,嘉和帝最后两大勺,喝完了。
“上个月的各地的折子前后都送到了,各部挑了些重要的送来,都积在一起了。几天没见,可是有什么事。”
嘉和帝没跟贤妃绕弯子,看她刚才不让他抱六皇子的劲儿,估计是想说点什么。
勾勾她的脸,让她有话直说。
贤妃笑意盈盈,眼睛却带着期盼和不确定,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皇上,腊月三殿下十岁生辰,臣妾念着他三周岁的生辰宴没办,到十五岁大办时间又太远,给他办个生辰宴吧。
说起来,他叫了臣妾这么多年的母妃,我都没带他认识几个人。
臣妾想着他待鸣儿实在是好,又想起刚接他出来那年的疏忽,羞愧得很,都是臣妾做得不好。”
贤妃其实也知道,突然提这么一茬,挺突兀的,毕竟司怀铮之前存在感实在低,而且她还刻意去忽略西殿。
但谁能想到,儿子出生后,关系的走向会是这样。
虽然内心有些别扭,但她有自己的原则,恩仇都报,哪怕就为了猎场这事,她也该有所表示。
这话说得直接,却也算圆滑,不是皇上的错,不是内务府的错,是她这个母妃的错。
正儿八经生辰宴,准备的时间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都有。
现在提,不早不晚,刚刚好。
嘉和帝确实没料到会是这个事。
不由想起贤妃刚开始提出让老三出冷宫的事。
他承认自己对贤妃有几分偏爱,毕竟是年少时的心动之人。
但谁也不能试图左右他的决定,干涉朝局。
当时还有几分怀疑她是不是想扶持三皇子,却不想她只是把人接出来,放偏殿养着,压根没花心思培养。
如今亲生儿子出生了,按理会远了老三,却没想到反而亲近了起来。
也许是生了孩子,更懂得怎么照顾人。
果然是他的贤妃,看着得理不饶人,还有几分恃宠而骄,其实还是那么纯粹,善良。
“你做得很好,只是这十岁,历来也没有大办的情况。”
“臣妾也不求大办,皇上~我知道那不合适。但是只在永福宫办也不合适,我还想请时家的人呢,还有安王也要请,这些人又不能都去永福宫。
所以臣妾想着,只要皇上同意办就行,在保和殿办,不用请什么不相干的文武官员。”
贤妃讲理又撒娇,嘉和帝听着舒坦,是那么个道理,本来心里就想满足她,于是干脆利落同意了。
“这事便依了你。”
贤妃还想继续发功,居然就成了。
诧异皇上这么爽快就答应了,不再给她讲些大道理,历来怎么怎么样的话。
这是,也跟她一样,暂且压下了对洛嫔的厌恶,试着正常看待司怀铮,略作补偿了?
她压根猜不到,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跟于家的态度杂糅在一起后,给了嘉和帝一个很好的推理结果。
这时,太监报,太子来了。
嘉和帝让太子进来,但依旧留了贤妃在身边,没去里面回避。
太子最近不是很照顾老三吗?
这事,第一时间让他知道也好。
“儿臣参见父皇。”
行礼平身后,太子又以晚辈之姿跟贤妃见了礼。
嘉和帝看他有礼心下满意,连之前的怀疑都淡了一分。
“朕刚跟贤妃聊老三的事,他三岁的生辰没办,难得贤妃有这个心意,十岁给他小小办个生辰宴,在保和殿,你看如何。”
话问完。
嘉和帝跟贤妃都看着太子。
太子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心里想着,在保和殿办便是正儿八经的皇家宴会,哪还分什么大小。
但他也没排斥,确实在认真思考。
贤妃内心嗤笑,真是装模作样,跟那个皇后一个样,这有什么好考虑的。这要是不赞成,可不就是明摆着见不着别人好。
在嘉和帝和贤妃的心思绕了两圈后,太子端着颇为严肃的神态,发表意见。
“儿臣认为,给三弟办生辰宴再好不过。只不过儿臣认为,不宜在保和殿办。”
嘉和帝看他话没说完,顺着问,“这是何意?”
“儿臣没想太多,只是担心父皇一片好心,惹来没必要的揣测。另外,三弟这次若办了,四弟五弟的是否又要补上,也是个问题。”
太子没觉得这有什么不能提的,他跟二皇子最受宠,所以一场没落下,但是除了三皇子之外,可还是有个四皇子和五皇子的。
嘉和帝听到前半句时,已经变了眼神,垂眼沉思,让人看不出心中所想。
片刻沉声道,“言之有理。”
被人提点后总是愿意再想一想。
其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刚才也不是没想到,只不过他一个皇帝,这点小事,还能被人掣肘了不成?
之前只给太子和老二办,也没见老四老五的宫里怎么样。
关键是在前面一句,不必要的揣测。这句话能发挥的空间就太大了。
太子看自己说的话,嘉和帝听进去了。
趁机给出解决办法。
“父皇和贤妃的决定,自然是再好不过,只要换一换地方便好。父皇认为,在太子府办如何?”
贤妃脸色不好,但又不好发作,这是什么跟什么?闻所未闻!
显得他跟三殿下走得近,关系好?
还是他要趁机把赵家和于家的这水搅得更浑?
贤妃的漂亮脑子根本想不明白,想不明白就会害怕,怕被阴。
“如果能在宫外办,又怎好叨扰太子,不如在于府办。”
太子也不急,只是好意提醒。
“我是太子,能代父王接待官员,虽说三弟的生辰宴不会邀请百官,但在太子府办,最能让大家知道,父王对三弟的爱护。”
“父皇,儿臣只是提议,觉得在太子府办,事情可说大言小,往小了说,无非是父王仁爱,不拘有什么钟鼓齐鸣雅乐高奏,准了我们闹腾,在太子府一聚。”
眼看嘉和帝,被说服了。
贤妃焦急开口:“这事我也就提一嘴,也不一定就要办,等到十五岁再大办一场也可以的,按着规矩来。总觉得不太合适,怎好劳烦太子。”
“我跟三弟情谊深厚,又怎么是劳烦,我很愿意为三弟庆祝生辰。”
贤妃不知道怎么说了,因为太子不经常送东西到西殿之前,这兄弟俩怎么相处的,她没关注。
嘉和帝见贤妃不再说话,当是事情已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
他现在已经懒得去想为什么太子对老三这么热络,如果真是为了于家,呵呵,天真。
于家可是他专门提拔起来,平衡赵家的。
现在,他想继续看看,他的太子对老二和老三,究竟是有多大的不同。
“确实不宜宫中大办,大家热闹一下就行了。既然爱妃觉得永福宫小了点,就在太子府吧。正好,你也不用操心了,让他这个做兄长的操一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