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去,我只觉天摇地晃,一阵黑暗笼罩而来!
井边,一个人露出半张脸。
祭司,也就是司主!
是他!
他,为什么要推我下井?
思绪万千中。
我只觉周围已经全是黑暗,下一刻,便感觉身体一凉。
一股凉到极致的寒冷,侵袭而来!
我,落入了水中。
井水冰凉,寒冷刺骨。
而上方,因为没有星辰月亮,已经是一片黑暗笼罩。
周围皆是漆黑。
即便是我戴着黄金面具,有鬼眼加持,依旧看不清周围。
完蛋!
我虽然水性好,可水性再好,那也架不住这无边无际的黑暗,以及寒冷啊!
而且,这井里,好像还有一条大黑鲤鱼!
那条鲤鱼,从上方看,几乎就把整口井给遮住了,这落入井中,手里又没有武器,被它扑腾几下,我估计得凉。
说曹操,曹操到。
就在我刚刚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就感觉腿边一滑,随后,只觉一个鳞光水滑的东西,经过我的脚边!
撞了我一下!
是那条大黑鲤鱼!
它,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随着大黑鲤鱼出现,我的耳边,出现了一阵“叮叮当”的声音。
像是铁链在水中交击,所发出的声音。
与此同时,就在这条大黑鲤鱼接触到我的瞬间,我只觉一股奇异的意识,涌入我的脑海中!
是那条大黑鱼的意识!
没错,我能感知到它的意识!
它在……
跟我打招呼!
对了。
我因为命格特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也算是“水族”的一种。
龙,乃是水中之王,水族之主!
一般的鱼,可能感知不到我的独特。
可这条大黑鱼不同。
它不知道活了多少年,早已经具备灵性。
所以此时,我那一丝隐藏得极深的水命,被它感知到了。
“呼!”
见状。
我摆动身躯,犹如鱼一般,在水中游了起来。
随着我的游动,我和大黑鲤鱼之间,有种莫名的联系,渐渐贯通。
断断续续的感知,从大黑鲤鱼那边,传递过来。
它在告诉我,让我把我脸上的东西,交给它,戴在它的脸上。
它要,黄金面具?
还是说,它需要黄金面具上的鬼眼?
此时此刻,我已经陷入绝境之中,这个黄金面具,对于我来说,不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是个累赘——戴着它,重量很重,影响我浮水。
既然这大黑鲤鱼要这黄金面具,那就给它!
想到这里,我趴在大黑鲤鱼的背上,然后伸手往脸上一摘,取下黄金面具,试着将其戴在了大黑鲤鱼的脸上。
黑暗中,伸手不见五指,我只能摸索着戴。
触手之间,只觉这大黑鲤鱼实在是大,单纯从其头部来看,这玩意儿,起码有一头牛那么大!
很难想象,如此巨大的一只鱼,居然生长在井中!
我甚至感觉,它若是想要吃我,只需要张开嘴,一口吞下来,便能把我整个生吞!
好大的一只鱼!
废了半天劲,我终于把这黄金面具,戴在它的脸上。
说也奇怪。
随着黄金面具戴在大黑鲤鱼的脸上之后,我竟然获得了一种独特的视野!
没错。
在这井中,我居然能够看到井下的环境了!
这是……大黑鲤鱼,把它的一部分视野,共享给了我?
有点类似于司鬼婆婆给黄金面具加持鬼眼的能力。
看来,黄金果然是硬通货,不但能够传递鬼的能力,甚至就连这大黑鲤鱼身上的奇异能力,也能传递!
我伸手摸了摸大黑鲤鱼的额头,传递一个消息过去:多谢!
大黑鲤鱼用它的头,蹭了蹭我的手掌。
随后摇曳着身躯,又传来一个消息给我:跟我走。
传完,便身躯下沉,向着下方沉了下去。
跟它下去?
也罢。
下去就下去。
反正此时,我也没得选。
当即深吸一口气,向着下方,沉了下去。
因为共享到大黑鲤鱼的视野,井下的环境,印入我的眼中。
只见井壁之上,长满一种类似于青苔般、但通体是黑色的苔藓,遍布整个井壁。
最为神奇的是,这大黑鲤鱼的两条鳍上,居然穿着两条铁链,将这大黑鲤鱼,给直直束缚住。
恩?
我的脑海中,迅速升起一个念头:难道这里,是困龙井?
鬼医五术中有记载,有鱼跃龙门,可化鱼为龙。鱼跃龙门,走蛟灌水,隧发水灾。有大能者,为防良田百姓被损,以铁链锁鱼于井,为之:困龙井。
也就是说,鱼跃龙门,要走大水,有大佬便用铁链锁了鱼,以防止鱼跃龙门。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条大黑鲤鱼,只怕也是不弱于“蛟”的存在!
怪不得,它能和我互为感知!
我是蛟。
它也是蛟。
自然惺惺相惜,情不自禁。
难不成,这村子之所以变成这样,就是因为,它被锁在了这里?
一条即将化龙的鱼,被锁住,无法化龙,自然会产生对应的因果。
这样的因果,说是把一个村子都毁去,也并不稀奇。
我想着,紧随大黑鲤鱼的身后,一直沉到井中水底。
只见井下,立着一块布满苔藓的石碑。
而大黑鲤鱼身上的两条铁链,便锁在这石碑之上。
那石碑看起来不大,却给我一种十分古拙、厚重的感觉,犹如一座高山,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缓缓沉下,来到石碑面前,抬眼望去。
只是一眼,就吃了一惊。
只见这石碑之上,赫然刻着一枚枚的古篆字!
细看之下,和之前青铜鼎上刻着的古篆字,一般无二!
难不成……
我心念微动:这石碑,不是石头做的,而是青铜做的?
便凑过去,伸手抹去一块苔藓,果然,苔藓之下,露出了青铜的材质!
还真就是青铜打造而成!
既然如此。
也就是说,这石碑——青铜碑,和那青铜鼎,甚至包括照骨镜,三者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独特的联系?
想着,我盯着眼前的青铜碑,一字一字,开始读阅起来。
有了刚才阅读青铜鼎上鼎文的经验,此番阅读,我已经十分熟练。
很快,便将这青铜碑上的碑文,给读了一遍。
而令我没想到的是,青铜碑上的碑文,和青铜鼎上的鼎文,竟然能够前后呼应!
随着二者贯通,眼前这村子的一切,在我脑海中融会,浮现出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