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地生根 > 第31章
    除了这些,还有的人就直接列出来了数字,说全村327户人,建档立卡户有53户,但是现在村里面准备搞的莓茶基地,只有100多亩,并且这100多亩里面,有26户人的地,可建档立卡户只有7户。

    这个数字一放出来,就有很多人阴阳怪气地说,说是扶贫,但是大部分都是富人的地,都不是贫困户的地,就是拿着扶贫的幌子,村干部贪国家的钱!

    看到这个这些讨论,刘镇洪心里感觉到非常无力。

    划出那一片地之前,他们也不知道那片地到底是谁的地,其实那一片是那个专家建议的位置,说是光照和土壤都非常适合莓茶生长。

    而且,那块地也只是第一期。

    等到这个第一期做起来之后,肯定会扩大规模。

    但现在村民们在群里这么一讨论,就变味了。

    今天到农户家跑了一天,费尽口舌,但人家都不愿意拿地入股搞莓茶基地。而群里这些人,还在阴阳怪气地说工作队和村里都把好处给了那些不愿意入股的人。

    这都是什么事!

    刘镇洪有苦说不出。

    不过,这种事情,刘镇洪也能够理解。

    甚至,他还想得到,如果这时候突然说把先前那一片地换一个地方,叫群里这些口口声声不满意的村民来用地入股,他们肯定又会以为有什么陷阱,然后就会犹豫,进而不同意入股了。

    总是觉得别人得到的东西才是好的,人性就是如此!

    至于说一次性搞个几千亩上万亩地,不现实,也不可能!

    别说扶贫队找不到那么多资金,就算是到外面拉投资过来,规划个一万亩的莓茶基地,那第一期真正开工的,估计也只有一两百亩。

    没钱的企业,分期投入是手头紧;有钱的企业,分期投入是控制风险。

    反正不可能一次性就搞完。

    李相文看了看刘镇洪,说:“刘书记,你不要在意,村里的人都没什么见识,有口无心。”

    刘镇洪摆摆手,笑了笑:“没事。群众在群里有事说事,能够让我们看到工作上的不足,才能够让我们知道怎么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是好事。”

    说这个话的时候,刘镇洪还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扶贫队肯定是过来扶贫的,贫困户都是要解决贫困问题的,但目前我们是先做100多亩的试验基地,以后还会扩大,这100多亩的试验基地,目前是专家划出来的,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如果大家还有想一起加入试验基地的也可以申请。

    他的这个话一说,群里就更加热闹了。

    有人直接就问:那我们申请加入一亩地给我们补多少钱?

    李相文回复:目前没有补钱的说法,申请加入的就是一亩地折算成股份,我们要成立一个公司,地都是折算股份成为公司的股东,盈利了之后股东就分红。

    这个话一发出去,群里面吵得更加不可开交。

    很多人甚至说村里想骗地!

    也有人说国家的扶贫款都下来了,但是村干部想私底下分钱,所以用入股来骗人!

    这么一说,群里的话说得就越来越难听了,各种话都有。

    李相文就对着刘镇洪苦笑:“刘书记……”

    刘镇洪摆摆手,打断他的话:“放心吧,李书记,我没有那么脆弱,这点心理承受能力还还是有的,大家的顾虑啊,我都还是能理解的。我给他们回个话解释一下吧。”

    李相文说:“你先别急着解释,你让他们自己先讨论,你现在不能回话,一回话可能他们说的更难听了。”

    刘镇洪说:“不行,我不能是在这个时候逃避问题。遇到问题了,我们就要面对这个问题,就要解决这个问题,逃避是没有用的,矛盾只会越积越深啊!有矛盾,我们马上就要化解,就要沟通!在网上沟通不了,我一家一户去拜访。线下沟通和线上沟通,同步进行。我相信,没有沟通不了的问题,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待人以诚,我相信大家肯定会理解会支持我们的!”

    “还是要马上解释啊,这个矛盾不能积压,本来现在就矛盾多,越积压会越大。”王芳也表示了支持。

    李相文就说:“嗯,那也行,那就解释一下吧,但是……如果那些人又有难听的话说出来,那你们三位就多多包涵了,不要太在意。农村嘛,刀子嘴豆腐心啊,都是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但其实人还是挺好的,大家为人都还不错,就是藏不住事啊,有个什么情绪马上就表达出来了。”

    刘镇洪笑着说:“放心、放心啊,李书记,这一点你和覃主任都可以完全放心啊!我们三个人,是打定主意到落沙湖村来的,是下定了决心要把这个扶贫工作做好的,我们是真心实意要帮助这些贫困的家庭脱贫致富的。我们也做好了这个工作难做的准备,放心,我们不会是因为他们说些什么话,就心里不痛快的。干工作嘛,有矛盾很正常啊,有分歧也很正常。沟通嘛,还是在于沟通,多沟通啊,多做思想工作。争争吵吵的很正常啊。放心!”

    说完这个话,刘镇洪就拿起手机,精心编辑了一段话:大家好,我是驻村工作队的队长刘镇洪,大家可以叫我小刘,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现在的这个情况,这个地块是专家来划定的,是非常适合种植莓茶的,当然我们整个樟木垴山上其实都适合种莓茶,但我们的启动资金有限,能够做的也不多,所以我们先准备种个100多亩,当然如果大家有需要,觉得自己也想第一批就加入,那我们可以继续加入,大家可以向村支两委申请,跟村支两委的人说也行,跟我们工作队的人说也行,说了之后把名字加上去,然后把这块查出来是哪一家的地,加上去就可以了。

    这段话一发上去,刘镇洪没去看群里的议论,马上又编辑了一段话:所有村民一视同仁,方式都是一样,所有人的方式都是用地入股,大家一起成立一个公司,都当股东,到时候这个公司村里占一部分股份,大家用土地占有一部分股份,我们还要看外面招商引资的情况,看能不能引进来一个公司来运作,莓茶做出来了才有销路,这个公司也占一定股份,当然这个引进来的公司还要出钱,就是前期的资金有一部分是由这个公司来出的,我们前期没那么多资金的。

    这一长段话发上去之后,刘镇洪就没有急着说话了,而是翻看着群里的聊天记录。

    顺便,他也留意着大家对他这个话的反应。

    大家看完他这两段话,又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出来了。

    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能够分红,分红一年能够分到多少钱?

    刘镇洪针对这个问题,又编辑了一段话发上去:莓茶和别的种植业不同,莓茶的效益,见效很快,明年一开春就种下去,五月份就可以采第一批茶了,然后明年年底就可以结算收益了,就可以看你有多少利润,如果心里觉得担心的,那可以等前面第一批的试点,看看第一批的收益怎么样,然后再决定加不加入第二批,但有个事情我要说在前面,第一批加入的,以土地入股的地,一亩地比第二批一亩地占股份肯定是要多一点的,这是对刚开始的加入第一批人员一个鼓励,他们是承担了风险的,希望大家多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落沙湖村一定会脱贫致富。

    这个话一发到群里之后,群里更加热烈了,讨论声更大,有人已经开始骂人了,骂得非常难听,有人直接问候起了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家人。

    刘镇洪看着这一幕,叹了口气。

    他以为自己这么用心地解释了,群里那些村民会理解的,但却没料到,越解释,别人闹得越厉害。

    早知道这样,刚才还不如就听李相文的,不理会呢。

    看来,李相文对这一类事情,还是相当有经验的,自己刚才,有点想当然了。

    王芳看到群里那些人说的话,满脸不痛快,站了起来:“太过分了,他们怎么能骂人呢?我去跟他们说!”

    刘镇洪伸手压了压:“坐下,不要急,不要冲动,不要说话,把手机放下。”

    王芳怒气冲冲地说:“凭什么呀,凭什么他们骂你啊?你也是为他们好,是给他们发家致富的机会!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还还反过来骂你啊?我看不下去,我要跟他们说去!”

    刘镇洪伸手就把王芳的手机拿了过来,说:“坐下,安静,冷静。”

    王芳气呼呼地坐下,然后沉吟了一下:“现在怎么办?”

    刘镇洪没说话。

    李相文和覃祖浩两个人相互看了看,有些尴尬。

    群里那些人的话,说得实在是太过分了。

    那些人嘴上是舒服了,可他们俩,还要给那些人擦屁股啊!

    两个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拿起手机,在群里发了一句话:大家安静一下,不要骂人,有事说事。

    这两句话完全没起到什么作用,群里的骂声依然高涨,都是骂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

    刘镇洪心里五味杂陈。

    自己在群里一番解释,不仅没有把事情解释清楚,没有稳定好群众的情绪,反而仿佛火上浇油,让群众的怒火更大了。

    他不想承认今天是失败的一天,但事实告诉他,他这一天,确实很失败。

    ……

    回到住处,刘镇洪多少还是有几分沮丧,久久没有睡觉。

    他失眠了,睡不着。

    今天的事情对他打击真的有点大,比昨天的打击大多了。

    昨天只是一家一户的事情,但是今天是整个村民对他有意见,是村里普遍的大多数对他产生了误解,对他不信任。

    更严重一点说,就是他前期的工作,到今天为止,已经处于一个失败的状态。

    目前来讲,在扶贫工作上,他不是一个成功的扶贫工作队队长,他是一个失败者。不仅仅他一个人,整个工作队三个人都是失败者。

    而他作为队长,他觉得这个失败,主要责任归于他。

    他很难接受自己这么失败。

    人都是这样,没有办法从心里面认定自己是个失败者。

    人是很难否定自己的。

    人需要的是他人肯定自己,也是自己肯定自己。

    但是,人们通常会遇到别人来否定自己,让自己不得不痛苦地面对自己的失误,面对自己的短处,面对自己的劣势。

    这是一个自己不愿揭开,但却不得不自己动手揭开自己伤疤的过程。

    是内心最痛苦的煎熬,是自己对自己的残酷。

    当然,有些人不这么认为,只是觉得别人不理解我,都是别人的错。

    可刘镇洪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也不是那种特别自我中心的人。

    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失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能够认识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

    这种认识,可以让他更多地反省自己,能够让他不断地增强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让他自身不停地更上一层楼。但在这个更上一层楼的过程中,他无疑是非常痛苦的。

    每一个剖析自己内心世界的人,都会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只有这个痛苦的过程完成之后,才可以在痛苦之后绽放出快乐的微笑,才可以在失败之后寻觅到成功的路径。

    ……

    次日一早,刘镇洪就给县委组织部部长打电话,希望部长可以在县里争取一下,看能不能多要一些扶贫资金。如果县里扶贫资金增加不了,那么可不可以向市里面找一下,以及帮忙联系一下大企业,看能不能做一个招商引资。

    部长答应可以想办法到市里介绍大企业,但是不能够保证人家就一定会答应招商引资,因为每个企业去做投资,都会根据自己企业本身的情况来做一个市场分析,来做一个投入产出比。企业的经营活动,还是要企业自己来拿主意。

    他能做的,只是帮忙推荐牵线搭桥,到最后能不能打动人家,就需要落沙湖村拿出自己的诚意、展现自己的优势。

    刘镇洪对部长表示了感谢,挂断电话之后,又马上联系了当时在张家界参观的莓茶基地那个公司,跟他们负责人电话沟通了一下,问他们有没有投资的意向,能不能到落沙湖来投资一个莓茶基地。

    对方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公司没有基地扩产的计划,因为他们今年年初的时候,刚刚投资扩产了一个很大的基地,现在没有资金再扩张了,目前的计划就是把现有的基地产能消化好,但如果落沙湖的莓茶基地有产出,只要质量达标,他们可以代为销售,就是可以走他们的销售渠道,也可以直接买下来莓茶的原叶,然后由他们公司来制作再做销售,就是打他们的牌子。

    这个结果,刘镇洪也算是比较欣慰了。

    因为做农业产业化,最重要的就是销售问题。

    东西种出来之后,如果卖不出去,那就是亏本,只有卖出去之后,才谈得上产业,才谈得上脱贫致富。

    现在,销售渠道这个没有问题了之后,村里面的莓茶基地,只要种出来之后不愁销售,那就可以放开手脚干了。

    挂断电话,刘镇洪与何军、王芳还有李相文、覃祖浩几个人联系了一下,约好了一起去李永福家里。

    今天五个人一起去,就要一举把李永福这里拿下。

    虽然李相文说李永福这个人很难搞,但刘镇洪还是觉得,这样的人,从平时相处来讲,确实是很难相处的,可这种人的商业嗅觉,往往都很灵敏。

    他们对于赚钱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胆子比较大,敢干肯干,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

    说不定,这个用地入股的办法,别的村民都担心,可李永福却觉得是机会呢?这个事情他一下就答应了呢,或者说经过做思想工作之后,他就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投的项目呢?

    当然,这个是最好的一种设想了。

    很大的可能,李永福也里会比别人更难说服。

    人性很复杂,一切皆有可能。

    覃祖浩开车,五个人一起前往李永福家里。

    果然,正如李相文之前所说的,李永福的房子一看就非常有钱,至少在村里是很有钱的那种。

    他家是一栋大房子,村里唯一一栋五层的楼,也是唯一一栋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房子。在落沙湖这个贫困村,这个房子鹤立鸡群分外耀眼。

    李相文看着这房子,语带感慨地说道:“看到没,这个就是李永福的家,我们全村最高的房子,全部都是钢筋混凝土上去了。这个房子修了有五年了,五年之前修这个房子的时候,他就花了五十几万,你可以想一下这个是什么概念,五十几万。”

    “包括装修吗,还是光架子就要五十几万?”刘镇洪问,心里也有些震撼。

    五年前的五十几万,在市里都可以买到很好的房子了。

    李相文说:“包括装修,包括装修。那要是光架子,不可能要那么多钱,五年前光架子没那么贵。”

    刘镇洪就点点头:“哦,五年前,五十几万包装修那也很厉害了。那他们家确实还是很有钱的。”

    这个数字别说五年前,就是现在,放到村里也是很有钱的,是全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可望不可及的数字。

    李相文和秦祖浩都点头感叹。

    覃祖浩说:“村里面的人很多都出去打工,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打工得了点钱,回来就在家里建房子。有的人是有钱了,要建房子,要建得比别人大比别人好;有些人是钱不够,没钱建,但到处借钱也要修一个好点的房子。所以,现在村里面,你看有些人家里房子还是有的,就是穷,欠了很多债,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够把建房子欠的债还完。还有些人,就是连房子都修不起,特别穷。也有些人是本来家里条件还过得去,房子也有什么的,收成也还可以,但是家里的人可能生一场大病,整个家里就搞下去了,就成贫困户了,欠一屁股债。唉……”

    “不是有医保吗?”何军插了一句,“还可以买保险啊!医保报一部分,保险再报一部分,生病了自己几乎就不用出什么钱了啊!”

    覃祖浩说:“一场大病的话,光靠医保报销肯定是不够的,而且农村嘛,又没有买商业保险的意识,保险意识很差。我们村里,很少有人买商业保险。”

    王芳就点点头:“对,我听覃香秀说过,她家里就是她奶奶生病,花了很多钱,一下子就成了贫困户了。说起来,这个保险还是要买一点,咱们下次跟村里的人讲一下,看能不能大家都买点保险,也还有个保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