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偷宫 > 第218章 小六的师傅,定啦
    嘉和帝很忙,不过贤妃还是能见到他的。这敏感的节骨眼,提起这事,也没惹恼她。

    贤妃开口的理由当然是小六喜欢听陈寅的课。这件事六皇子确实提过,只不过他可能自己也没当一回事,现在就这么,被利用了起来。

    不知是贤妃跟六皇子得宠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看上的人是陈寅的原因,嘉和帝同意了。

    多疑的嘉和帝,细细权衡一通。

    看着贤妃那依旧水灵灵的没什么心机的眼睛,答应得还算痛快。

    事情确定后,传到陈寅面前是第二天。

    贤妃又带着六皇子去谢了皇上。

    六皇子还霸道留下一句,等以后有合适的人,他还要,要多多的师傅。

    这个场景没有赶走周遭伺候的人,听到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这话一出,羡慕陈寅的人就没那么多了。

    也因为有了这个细节,那些以为陈寅有什么特别的人,也歇了打探的心思。

    都估摸着,永福宫这是先霸了学院里人气还不错的陈寅。

    以后,定然是还要其他师傅的。

    是否有什么野心,以及布局,只要继续看着就好。

    回永福宫的路上,六皇子绷着严肃的小脸。

    直到回了正殿,没了其他下人。

    他才不解的问。

    “母妃,为什么要在父皇面前说那个话。我有陈侍读就可以了。”

    再多,就学不过来啦!

    贤妃自然不会跟他说真相。

    “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定,这是留一个换人或者增人的机会,又没损失你什么。”

    小脑袋点一点。“我知道啦。”

    他凑到贤妃耳边,“母妃,是皇兄给我选的师傅吗?”

    贤妃谨记司怀铮的提醒,当然不认。

    “不是,他只会耍枪,哪懂这些。而且他都不认识陈侍读。”

    六皇子不吱声,心底坚持,就是皇兄。皇兄那天来了,跟母妃聊了那么久,晚上母妃就问他是不是喜欢陈侍读。

    以前母妃跟外祖问的,明明就不是陈侍读。

    贤妃看着儿子的头顶,完成了一件事,她心底高兴。

    摸摸他头,又多说了几句。

    “我不是说过了吗?我烦你外祖整天念叨着你的师傅。你父皇又忙,没理这事,我曾听你说过陈侍读,这不就去问你父皇了。然后你父皇也觉得他不错,就这么定下来了。”

    六皇子不挣扎不好奇了,“噢~”

    贤妃身子一顿,好敷衍,学的谁!

    -

    二皇子自然也听说了这事。

    陈家的人,他自认掌握了解,不太在意。

    还暗自夸赞于家走了一步好棋。

    先定一个没什么背景实力的人,卸了皇上的心防,机会来了,再定其他的人。

    但这宫里,哪有什么事情是,事事顺心的。

    二皇子之外,还有一个很关注永福宫动静的人,是皇后。

    自太子丧礼结束,景仁宫一直闭门。

    过了七月,才恢复各宫的走动。

    众妃嫔再来请安,当然是纷纷表达关心。

    柔嫔在其间,装扮跟容貌都不算起眼。

    但皇后却是一眼看到她。

    毕竟,柔嫔私底下,可是送来了不少的东西。

    不进门,只送东西来。

    那一盅盅养生汤,一碟碟的点心,还真是比小厨房的还要好。

    也难怪,虽然没得什么大的恩宠,皇上也时不时的总能想起她。

    皇后现在也没心思在意这些女人承宠多少,不管是新人还是旧人。

    她关注的是有皇子的女人。

    司怀晟一死,她自然要推一个听话的好掌控的皇子上位。

    只要她一天是皇后,太子登基,她就是太后。姨母虽没有亲子如今不也风光。

    要说哪个皇子,从小一直跟在司怀晟屁股后面,那便是四皇子。

    柔嫔看着也是个软性子。

    再看贤妃,姿容不见怎么衰减,越看越膈应。

    六皇子师的事情,她是听了始末的,但直觉上,总感觉没那么简单。

    她一连死两个孩子,两个都如此惨烈。

    神经绷得紧,自然比别人想得更多。

    俗称,疑神疑鬼。

    于是,等这些女人离开后,皇后也出了门,去找太后。

    -

    慈宁宫。

    老山檀的熏香袅袅,宁静沉和。

    可人心,却无法与这香一般。

    皇后一到,太后照旧把人都打发了下去。

    “姨母,于家怎么会选陈寅?真如贤妃说的那般?会不会有什么阴谋。陈寅不简单?”

    太后当然也是知道的,皇后来之前,她已经想了好几轮。

    “于侍郎是个走了狗屎运才爬上来的,以前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让人看得明白,独独这件事,奇了怪了。他怎么会同意陈寅。不过听说为此事,刘氏进宫找了贤妃,又是黑着脸走的。”

    皇后面色嘲讽,“跟于家闹成这样,也就她这样的脑子做得出。看来确实是自作主张。”

    太后认同。

    “放心吧,如果陈寅是个有本事的,陈家不会这么多年,一直放着他。更何况二皇子是个精明的,更不可能不用他。他能进了翰林院,还是托了陈阔消失,陈培外出的福气。皇上安抚陈文翼罢了。”

    皇后本该高兴的,但是又不是那么高兴,因为她本来还想在择师这件事上,看着于家和贤妃,触怒龙颜。

    “当初传出的于桂亭想要找贺大学士,不知道这事,有没有传到皇上跟前。”

    太后拨弄茶盏,“他现在忙得紧,这点小事,哪又会记在心上。”

    ……

    -

    嘉和帝确实很忙。

    跟西梵签订协议后,又忙了一个多月,才最终定下新得来的五城官员。

    在这一个月,他时不时叫来年过十岁的皇子,在书房里关门聊聊,听听他们的见解。

    二皇子保持一如既往的水准,说得头头是道,面面俱全。

    三皇子在守城防卫将士安排这些方面,也是老成精准,几乎跟安王提出的建议一致。但治理和官员安排方面,却是一窍不通。

    四皇子跟三皇子又相反,除了防卫一块不怎么了解,其他方面却也算思虑周全,个别细节的建议,心细程度不亚于几年前的二皇子,人员安排又循规蹈矩符合所有规制。

    嘉和帝夸奖四皇子又有长进时,四皇子红了眼眶。

    在场的人,都知道,四皇子一直都是太子的人,跟太子来往甚密,这是在感怀太子?

    当然,三皇子也是太子的人。

    不过谁的人都不重要了,太子已经死了。

    只有五皇子年纪最小,比司怀铮还小三岁。

    放在皇子议事的场面中,跟他的生母一样,虽有才情,但也不算出挑。

    皇子们表演着,嘉和帝观察着,考较着。

    待团圆节一过。

    大臣们觉得皇上心里某些坎也过了。

    请求立储的折子,纷纷扬扬。

    朝堂上,也是喧闹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