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父慈子孝李承乾李二 > 第二百七十八章:天工院要学会要钱
    上海州。

    李敬玄忙碌一天,回到家中,却被告知,家中来了贵。

    “贤弟?”

    李敬玄见到来人,大为意外。

    狄仁珪上前,拱手道:“兄长,别来无恙啊。”

    李敬玄拉住狄仁珪的手,热情的说道:“贤弟,你我一别,怕是有四年之久了吧”

    “是啊,兄长在吐蕃,我在地方。”

    狄仁珪也有抓紧李敬玄的手,动情的说道:“兄长回长安,我也不在。”

    “我们终是难得一见。”

    李敬玄点头,拉着他坐下来,道:“你不是在吐谷浑为相吗?为何突然到此地来了?”

    “太子教令将我调回了。”狄仁珪道:“这次是途径上海州,然后从海路去东北。”

    “裴兄在东北,可是大有作为啊。”

    李敬玄笑道:“当年我们这二十几人在新军,如今裴兄等人都有大展抱负之地。”

    初入新军为思想指导的二十人,如今各奔东西,得到不同的重用升迁。

    但他们还都念着当年军中的同袍之情。

    只要是有机会,必定会相聚一番,交谈甚欢。

    “兄长在上海州不也是一样?”

    狄仁珪说道:“直辖州啊,朝廷就设置了三处。”

    “往后上海州治理好了,兄长大功一件,直达中枢,可以说指日可待啊。”

    李敬玄摆了摆手,道:“说的哪里话,都是为朝廷,为圣天子做事。”

    “上海州的治理与兴盛,都与两宫的关注脱不开干系的。”

    “我岂能居功呢?”

    短暂叙旧后,李敬玄吩咐了一桌好酒好菜,边吃边谈。

    “贤弟。”

    两人先饮一杯后,李敬玄有点不解的问道:“既是要去东北,为何不走莱州,要从上海州走海路?”

    “从长安出发,走长江水路,直达上海州,时间要短得多。”狄仁珪解释道:“这次去的人不少。”

    “兄长应该也得到上头的行文,有数百人的探勘队伍,要去东北。”

    “我这次也算是带队。”

    他顿了顿,面色有些犹疑,好像有话不太方便说的。

    李敬玄也看出狄仁珪在衡量,意识到对方到上海州不是表面说的那么简单。

    “若是贤弟有难言之处不便说,也无妨,不用为难自己,我能理解。”李敬玄说着请了一杯酒。

    狄仁珪一杯下肚后,放下酒杯,李敬玄给他满上。

    “我顺道送了一封信。”他指了指上面。

    李敬玄心神一动,这上面指的只有两宫。

    太极宫不可能让狄仁珪送信的,那么只有东宫。

    东宫的信,是给谁的?

    是江南其他地方,还是在上海州?

    什么人值得太子写信的?

    他疑窦丛生,不断猜测,但他没有追问。

    狄仁珪能说到这个份上,已经给他透露了不少信息。

    “兄长,上海州治理的如何啊?”狄仁珪转移话题说道:“我也好向兄长学习学习。”

    “一切向好啊。”

    李敬玄笑道:“自从朝廷的政策下来后,就有许多大族豪户前来上海州,兴办产业。”

    “尤其是造船业,海贸等。”

    “极大的带动上海州的发展。”

    他大概说了一些。

    “从两地进出的商品,都在商税上有减免的扶持政策。”狄仁珪好奇的问道:“我听说,以前本来走陆路的,如今也走海路了?”

    李敬玄道:“这倒是没错。”

    “以往江南发到北方或者岭南的商品,如今不少都是从海路转到莱州与广州,然后再从两地分发。”

    “山东与广州的东西,要卖到江南的,也是从上海靠岸。”

    “这样一来,商税就大大降低。”

    狄仁杰惊奇的说道:“那这不人人都走海路,以求得到商税减免吗?”

    “哪里会这么简单啊。”李敬玄摇头说道:“终究只是距离较远的。”

    “海上运输也是要成本的。而且风险也是较大,说不定海上有风浪,一个浪打来,人财两空。”

    “目前来说,还不是主流。”

    “以前怎么走商的,还是怎么走。”

    狄仁珪:“原来如此啊。”

    “……”

    两人相谈甚欢,直接聊到大半夜,同睡一床,抵足而眠。

    第二天一早。

    狄仁珪离去,李敬玄疾步回到书房,展开手中的一张小纸条。

    “潜龙在渊!”

    四个字。

    让李敬玄瞳孔猛然一缩,他神色一阵变幻后,马上拿起桌案上的火柴点燃,将纸条给烧掉。

    狄仁珪是为东宫送信,如今能用潜龙来比喻的,那么对象就呼之欲出了。

    除了嫡子皇孙,还能是谁?

    自然是太子嫡子,李厥殿下。

    狄仁珪在隐喻暗示他。

    “皇孙是在江南,还是在上海州?”

    “应该是在上海州。”

    “一直听说,皇孙从小就被太子放养在民间游学的。”

    “贤弟顺江而下,直达上海州,没有去其他地方。”

    “那皇孙就在……。”

    李敬玄得到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消息,心头有些火热。

    皇孙在上海州,他的所作所为,会被东宫都时刻关注。

    这是一点。

    第二点,皇孙没有任何意外,以后必定是继承大统的。

    自己也相当于,提前进入皇孙的视野。

    哪怕皇孙现在还小,只要能记住他,这就足够了。

    “贤弟多谢了。”

    他默默的感激道。

    ……

    李厥站在狄仁珪身前,伸手挑了挑狄仁珪胸前的士子徽章。

    “阿耶怎么说?”李厥问道。

    “臣不知,只是给殿下送信。”

    狄仁珪道。

    “行吧,给我。”

    狄仁珪将信给李厥,后者打开一看,顿时喜笑颜开,眉飞色舞的。

    “好了,我知道了。”

    李厥收起信,笑嘻嘻的说道:“狄仁珪,你弟弟还好吗?”

    “他有没有要你带话给我的?”

    狄仁珪知道自家堂弟与皇孙殿下交好,没想到皇孙会这么挂念,属实让他大感意外。

    “这倒是没有。”

    “什么?”

    李厥大怒道:“狄仁杰这个狗东西,他竟然无话对我说?”

    “亏我这么念着他。”

    “看我明年回去,怎么收拾他。”

    “太过分了。”

    狄仁珪嘴角一抽,也觉得自家弟弟不懂事,在太子身边明知道自己要来上海做什么,却不让他稍个话。

    “殿下息怒……。”

    他话一出口,李厥不满道:“你走。”

    “快点走。”

    “不想看到你们姓狄的。”

    皇孙孩子气上来了。

    狄仁珪也没好,只好退下。

    “好你个狄仁杰,狼心狗肺的东西,跟在阿耶身边,就忘了昔日好友。”

    “攀炎附势的狗贼。”

    “我跟你势不两立。”

    裴炎在一边听得无语。

    你真要跟狄仁杰来个一刀两断,我裴炎名字倒过来写。

    他还不知道皇孙与狄仁杰之间的亲近啊。

    当年打不过就叫狄仁杰,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裴师,明年什么时候回去?”

    “应该要等到八九月了吧。”

    “啊,还要这么久?”

    “陛下大寿,是在贞观二十三年初。”

    ……

    长安。

    李世民叫李承乾一起,去军校走一趟。

    但李承乾却没应。

    后来又叫他去翰林院,李承乾也没去。

    军校与翰林院,在年前就开学了。

    第一批进修的官员,军校学生,已经入学快一年。

    明年翰林院的官员进修就要毕业,在年末的关头,李世民作为翰林院大祭酒,怎么说也该露面的。

    李承乾并没有在军校与翰林院担任职务,他对此兴致不高,也不想去跟李世民抢风头。

    反而他是去了天工学院与大唐医学院。

    两人的行程一样,但方向却是截然不同。

    “殿下,陛下来了。”

    李淳风跟旁人低语了几声,马上靠到李承乾身边说道。

    “嗯?”

    李承乾有点意外,李世民这么赶的。

    虽说都在渭水边上,但翰林院那边的事情,这么快就完了啊?

    不用想就知道,李世民简化了流程。

    “来了就来嘛。”

    “把你们研发出来的大炮,拿给陛下瞧瞧。”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陛下给天工院这么多赏赐,封了这么多爵位,也该拿些东西出来,回报陛下了。”

    李淳风神色红润,道:“殿下,天工院最近的资金有点吃紧,消耗也是巨大,你看是不是……。”

    “东西拿出来了,你还怕陛下吝啬不成?”李承乾笑道:“要钱,就要让人满意。”

    “新邵侯,你要学会要钱。”

    “你说是吧?”

    “臣明白了。”

    李淳风当即招呼人员去安排,然后跟着太子一起去接驾。

    这是自天工坊建立以来,升格天工院后,李世民第一次到这种地方来。

    随行的文武大臣不少。

    “我就是来看看。”

    李世民话是这么说,眼神却从李承乾身上一扫而过。

    李承乾察觉到了,心里头腹诽,你李世民有什么毛病是不是?

    我走到哪里,你要跟到哪里?

    在李淳风的安排下,李世民与李承乾一行人,到了一处试验场。

    “让我看什么?”

    李世民很是好奇。

    “回陛下,是天工院在炎成侯的带领下,以烟花燃放为思路,研发出来一种新式的武器。”

    李淳风道:“臣等斗胆请陛下与诸公一观。”

    李畋是天工院五侯之一。

    这个侯爵之位,是他在火药爆竹的研究上,用一条胳膊以及手指残缺换来的。

    他应得的,也是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