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 > 第266章 开垦荒地,多种庄稼
    “来人,传我将令,命各地加紧开垦荒地,多种庄稼!”

    陈翊霍然起身,朗声下令。

    “喏!”众将领命,随即匆匆退下。

    陈翊负手而立,眉头紧锁。

    眼下江夏虽已稳固,却也不能掉以轻心啊。

    尤其是粮草一事,更是头等大事。

    没有充足的粮食,何以养兵遣将,巩固地盘?

    他暗暗思忖,若是能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江夏便如虎添翼,再无后顾之忧。

    可是,该如何做到呢?

    陈翊眼前一亮,唤来系统面板。

    “我记得商城里好像有几种新型农具,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他连忙翻看物品列表,很快便锁定几样神器。

    铁犁可大幅提高土地的松软度,加快犁地速度,价值愿力50万!

    玉米种子比普通玉米增产三倍,价值愿力30万!

    施肥工具可将粪便、落叶等废料转化为肥料,价值愿力20万!

    陈翊看完,不由得一拍案几。

    “就是它们了!”

    他二话不说,立刻兑换了这几样利器。

    叮,扣除愿力100万,物品已发放至永恒空间!

    陈翊迫不及待地将其取出,研究起来。

    这铁犁做工精良,锋利无比。

    只需轻轻一压,便能将土地犁出整齐的沟壑。

    比起木制的旧犁,效率不知高了多少倍!

    至于那玉米种子,每一颗都饱满坚硬,散发着金黄的光泽。

    陈翊暗自盘算,若是推广种植,必能大幅提高粮食产量!

    想到这里,他唇角微扬,吩咐道

    “来人,将这些新农具送到田间地头,务必要让百姓人手一件!”

    “喏!”随从领命,将铁犁等物搬上马车,浩浩荡荡开往郊外。

    ......

    消息很快传遍江夏。

    无数百姓争相围观,惊叹不已。

    “这铁家伙,当真是神物啊!”

    “是啊,别看它沉甸甸的,使起来却是轻便异常!”

    农人们个个眉开眼笑,对这批新农具爱不释手。

    他们迫不及待地将其带回田间,开始尝试犁地播种。

    “噢,太神奇了!这么快就把地犁完了!”

    “你看,这玉米苗,都快赶上我的膝盖了!”

    一番操作下来,百姓们无不喜笑颜开。

    用上这等利器,今年的收成,必定能创下新高!

    陈翊微服私访,在田埂间穿梭。

    看到父老乡亲们个个干劲十足,他的嘴角不禁漾起一丝欣慰的笑容。

    “将军!”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突然跪倒在他脚下。

    “怎么了大伯?有什么为难事,尽管说。”

    陈翊连忙将老人扶起,关切地问道。

    老农抹了把泪,哽咽道

    “多亏将军赐下神农具,否则,我这把老骨头,怕是熬不过今年的荒年了!”

    “大伯说哪里话。”

    陈翊宽慰道,“您勤劳一生,本就该享享清福。”

    “如今有了这神农具,保管今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将军的恩情,我们没齿难忘啊!”

    老农感动得几度哽咽。

    他做梦也没想到,堂堂大将军,竟会如此关怀百姓疾苦。

    这份恩情,他今生今世,都还不清了!

    陈翊连连摆手,又吩咐手下多备些吃食。

    “大伯,您且宽心务农。今后但凡缺了什么,尽管开口。”

    说罢,他快步离去,留下泪眼朦胧的老农。

    叮,江夏粮食产量猛增,获得愿力30万!

    叮,百姓对您的感恩之情再创新高,化身狂热信徒10万!

    系统的提示声,如般悦耳。

    陈翊信步走在田埂上,心潮澎湃。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吗?

    正当陈翊沉浸在百姓的拥戴中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大人饶命啊,我家孩子还在吃奶呢!”

    “你们这群贼寇,今天我就替天行道!”

    刀光剑影中,只见七八个黑衣大汉,正在抢劫一户人家!

    为首一人凶神恶煞,手中明晃晃的钢刀,直指主人的咽喉。

    “识相的就乖乖交出钱粮,否则,休怪我不气!”

    他狞笑道,眼中散发出贪婪的光芒。

    陈翊见状勃然变色,当即纵马冲了过去。

    “大胆刁民,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我眼皮底下行凶?”

    他怒喝一声,手中长枪一点,直取为首匪徒面门!

    “啊!”那人惨叫一声,应声倒地。

    鲜血溅了一地,触目惊心。

    “杀人啦!有人杀人啦!”

    几个歹徒吓得魂飞魄散,丢下武器,四散奔逃。

    陈翊冷哼一声,命侍卫将他们拿下。

    “大胆匪徒,胆敢扰乱地方,该当何罪?”

    他端坐于堂上,森然问道。

    “大人饶命!我们再也不敢了!”

    几个贼人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来人,给我打!”陈翊一声令下,鞭声顿时密集响起。

    不多时,那些贼人已是遍体鳞伤,昏死过去。

    陈翊吩咐手下将他们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主公英明!”

    诸葛亮等文武百官,无不拍手称快。

    “不过......”

    他话锋一转,神情凝重道

    “江夏虽已安定,但囿于战乱,民间凶险之徒犹多。”

    “若是不除,恐生他变啊。”

    陈翊闻言,眉头紧锁。

    诸葛亮说得不错。

    大战方休,民心尚未完全安定下来。

    若是任由匪猖獗,百姓们的安居乐业,岂不成了空谈?

    他陷入沉思,须臾,猛地抬头。

    “文若,你可有良策?”

    诸葛亮会意,拱手道“主公,依末将之见,可效仿先贤,广建学宫,教化民风。”

    他正色分析道

    “民不知礼义廉耻,患生于心。患生于心,祸乱滋长。”

    “故而,当由礼义廉耻,浸润民心。如此,百姓遵纪守法,国之根本,始可稳固。”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陈翊更是眼前一亮。

    他万万没想到,诸葛亮竟有如此妙计!

    从教化入手,以德服人。

    这简直是釜底抽薪,一举多得啊!

    “孔明之言,我心悦诚服!”

    陈翊当即拍案称赞,朗声道

    “即刻颁布告示,命各州各县广设学宫。务必让百姓通晓礼义廉耻,为国尽忠!”

    “喏!”群臣领命。

    告示一出,举国震动。

    无数学子,慕名而来。

    青史名臣如张奂更是不远千里,投入江夏。

    陈翊亲自接见,款待备至。

    “二位先生,不远万里,来我江夏讲学,实乃幸事!”

    他千恩万谢,热情洋溢。

    二人谦逊道“大将军仁德,天下皆知。我等不才,愿为明主分忧!”

    言罢,又各自捧出几本竹简。

    “这是晚生新著的文章,献与将军过目。”

    陈翊接过一看,只见竹简上,龙飞凤舞地写着《中庸》、《大学》等篇章。

    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他不由得连连点头,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