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83:开局被女知青妈退婚! > 第81章 都想来分一杯羹
    “哥,这一共卖了五十瓶全卖出去了啊。”

    王向阳也兴奋跟着算账。

    叶文华爱理不理,心里只在想,还能再翻几个倍,城里人不在乎这俩钱。

    “城里钱多的人不少,他们不缺吃穿,更在乎享受,咱这正合需求。”

    吴美娟侧过头,看着他那志得意满的侧脸,心情五味杂陈。

    “等等回村,那些人要知道咱这次卖出了这种价,估计下巴都要惊掉。”

    王向阳跟着大笑,连抽了好几鞭子在驴屁股上,驴惊得加快步子。

    “可不是吗,村里人要知道,你是不是又得被排着队求带货!”

    叶文华摇头晃脑,轻声说着,“求就求吧,只要有钱,咱都收。”

    天色渐黄昏,车轮带着风尘滚滚往回赶,大屯村迎来一场新的喧闹。

    不少人见到王向阳那兴高采烈模样,都老远围上来问消息。

    “咋样,这回卖得好吗,才出去半天,你就笑得见牙不见眼?”

    王向阳一句话没说,摆摆手亮出一把纸票,引得人群哇声一片。

    “天老爷,这得有多少,这都是卖给城里人的钱?”

    吴美娟跟在后面,有人忍不住问她,“镇里愿出多少买啊,一块多吗?”

    她犹豫一秒,还是关不住内心的兴奋,脱口而出:“两块!”

    一声“两块”,震得围观者眼珠子差点掉地上,嘴巴张得能塞鸭蛋。

    “两块一瓶?那他娘的有钱啊,看咱这村里一块就有人嫌贵呢!”

    震惊过后,又有人开始羡慕,面露火热神色,表情激动得失控。

    “要是以后能卖到省城,会不会更贵,真是发死人财啊!”

    叶文华依旧坐在驴车最边缘处,没说一句废话,盯着前方冷静。

    村头喧闹不断,人们三五成群追着问米价,一股子热浪在村里升腾。

    这时,王翠霞从屋里出来,听到风声,连忙迎到路口想打听情况。

    “哎呀,可把你们几个盼回来了,货卖的还多吗,都有什么人买?”

    吴美娟上前,简明扼要地说已经卖了五十瓶,全都按照两块一瓶。

    王翠霞半天没回过神,刚想说话,却见叶文华手里提着钱袋。

    “妈,好好收着,这才第一趟呢,他们还求着让咱补货呢。”

    王翠霞伸手接过那沉甸甸的钱袋,心跳狠狠加快,差点腿发软。

    几十块到手都让人欣喜,何况这次成百上千,简直震惊。

    “怎么这么快就攒下这么多,妈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笔现钱啊!”

    周围人都投来火辣目光,看得王翠霞手心发烫,心里七上八下。

    羡慕不已,心想能换到这么一袋钱,不知多幸福。

    王向阳顾不上休息,就被七嘴八舌地拉去问细节,场面堪比猛虎下山。

    叶文华见状,嘴角露出一抹不屑的淡笑,似乎看透了人心的贪欲。

    在他眼里,这些不过是开端,真正的大商机还在更远处。

    然而,他没多解释,吩咐十个女工继续熬制,明天一早还得再做上一批。

    “给公安局得再备十瓶,纺织厂恐怕也不止五十瓶的需求!”

    有人听到这话,惊得心神震荡,暗骂这小子野心太大,可又兴奋若狂。

    王建国连接到新指令,立刻组织男工连夜进山,再背更多皂荚草药。

    “只要咱不喊停,他们就给咱不停割,一夜也不耽搁。”

    那几个中年女工则继续挑灯熬夜,切料、滤渣、加温、搅拌,全程灯火通明。

    夜幕下,大屯村不再寂静,多了此起彼伏的脚步声和劈柴声。

    十几个村民忙得腿脚发酸,却没有半句抱怨,毕竟那三十块工资太诱人。

    王翠霞站在院门口,看着这个热火朝天的场面,想起之前蹲在灶前的日子。

    她感觉像做梦,仿佛从苦日子一脚就迈进了繁华,连脚跟都没站稳。

    叶文华则回到房里,翻出一摞笔记纸,开始勾勾画画继续改进配方。

    他加上更多无患子尝试,看能否让泡沫更丰富,香味更持久。

    “要是能再提升香味稳定性,搞不好还能卖更高价,有钱人都不差钱。”

    机械的切料声和人声混杂在夜风里,村民们都打着鸡血般狂干。

    有人笑着跟王建国闲聊:“这要是继续火下去,咱大屯村可出息了!”

    王建国忽然想起自己下岗时的颓废,不由感慨,多亏叶文华的主意。

    “不说别的,那袜子厂也赚着,现在洗发水更猛,文华这家伙不简单。”

    一大桶皂荚水被倒进大锅,吴美娟加了适量食用油,王秀兰在旁搅拌。

    那香味渐渐升腾,引得院外路过的人不断探头探脑,像闻到神仙汤。

    “别乱瞅,再蹦跶也不给你看。”

    主持秩序的是王翠霞,此刻气场十足,对那些闲看热闹的毫不气。

    她知道时间紧迫,这些工人每干一分钟,都是往腰包里装钱。

    没人敢怠慢,那锅里再多洗发水熬出来,卖出去又能赚一大波票子。

    大屯村在今夜灯火通明,杀猪宰羊般的忙碌,不见困意。

    “文华啊!”焦急的声音从院外传来。

    叶文华抬头一看,是村里的老刘婶。

    老刘婶五十多岁了,家里没有孩子,自己在村里干点零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她一进院子,就搓着手,小心翼翼地问。

    “文华啊,能给我留个活干吗?我啥都行,干活麻利,保证不偷懒!”

    叶文华皱起了眉头,瞥见了院子里摆满的人。

    女工们围着大锅搅拌,男工们在院子里分类皂荚、储备,所有工位都满了。

    确实没有多余的阵地了。

    “刘婶,我这边暂时挤满了人,实在没有多余的活给你安排。”

    老刘婶一听,顿时急了,连连摆手。

    “文华,我真不挑活,你让我干啥都行!其他地方不好找活计,我家里还指着我挣点钱贴补呢!”

    叶文华心里一沉。

    他当然知道,现在村里还有明显的人没活干。

    经济改革刚刚开始,乡镇企业发展还不够快,很多人连个稳定的工作都没有。

    他虽然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规模太小,能养活的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