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将军府邸后院失火,八岁嫡女忙递柴 > 第四百二十四章假象
    如果这种推测成立,刚刚经历的那些异常现象便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程序能够模拟外在的动作和台词,但要真正呈现细腻复杂的情感波动,恐怕仍是现阶段技术无法实现的高度。

    即使将关于陆知鸢杀手身份的相关信息编码进入系统,并竭力赋予人物逼真的心理状态,也无法做到完美重现真实情感的本质。

    毕竟,无论算法多么先进,人工设定的模型终究无法代替真实的人性本身。

    当系统的负荷达到过载的程度时,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故障。

    因此,程鹤目前的异常状态、女儿所面临的特殊情况,以及她对这一切所产生的反应,都可以合理推测为系统编程层面的问题所引发的结果。

    这种现象看似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却符合系统运作的逻辑规则。

    为了验证自己的这一大胆猜想,她在表面上依旧遵循着预设的剧情路径逐步发展。

    但与此同时,她也暗中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方法,试图通过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来迷惑那个隐藏在幕后控制一切剧情发展的存在。

    事实上,村长的儿子从未真的欺负过她,周围的村民也没有对她施加任何实际的伤害。

    然而,当这些人因误解而怒气冲冲地朝她扑来时,她冷静地运用了曾经在“杀手”组织中所学到的独特催眠技巧。

    通过这种技巧,她成功误导了他们的意识,使他们深信自己已经对她实施了某种侵犯行为。

    这一步仅仅是个开始。

    她的计划不仅需要让这些村民完全相信这个虚构的事实,更需要让门外那些屏息等待消息的人。

    比如刘福也同样被蒙在鼓里,毫无察觉地接受这一假象。

    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周密的安排,否则一旦露出破绽,她便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引来更大的麻烦。

    果然,在她完成了这一切操作后,剧情似乎开始悄然进入了新的阶段。

    无论是周围人群的情绪波动,还是外界对事件的反应,都呈现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态势。

    这种微妙的变化让她确信,她的努力正在逐渐奏效。

    信件的最后一段,小琦忽然笔锋一转,提问道:“你还记得你看过的第一个言情故事吗?”

    这个问题突如其来,却又带着一股莫名的熟悉感和深意,仿佛背后藏着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或启示。

    第一本爱情小说?

    在颠簸的马车里,陆知鸢侧着脑袋想了好久,终于记起了她读的第一本书。

    那是一段久远的记忆,但仍然清晰如昨。

    程鹤比她早些从特训营出来,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顺便带了本书回来。

    书名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一些片段……

    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段。

    想到这里,陆知鸢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仿佛重新燃起了某种希望和兴奋的感觉。

    那些情节与小琦的故事竟然如此相似,唯一的区别是原作中并没有提到穿越书籍的情节。

    原来故事里的主人公的父亲是一个落魄的文人,他的处境极为艰难,为了给主角筹集学费,他甚至把自己仅有的一件棉袄也典当了。

    这是多么无奈而辛酸的决定啊!

    主角的母亲在回家的路上,正好路过那家当铺。

    命运似乎在这一刻悄然改变了他们的轨迹。

    正是在那里,她碰巧见到了这位落魄的父亲。

    当时的天气十分恶劣,正是寒冬时节,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覆盖了大地,一切都显得格外寒冷。

    就在这时,她看到了一个长相帅气却穿着单薄衣服的年轻人。

    尽管寒风刺骨,这个书生仍保持着一种超脱的气质。

    这立刻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最让她动容的是,尽管被自己撞倒在地,书生并未急于捡拾散落的钱财,而是第一时间询问对方是否受伤。

    从此之后,这位温柔而有礼的书生深深打动了主角母亲的心灵。

    那一刹那的目光交流,便成为了永恒的铭记,开启了他们之间不平凡的故事。

    刚开始的时候,原作者的父亲并不情愿入赘杨家。

    这个念头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因为这意味着要放弃自己姓氏的尊严。

    直到有一天,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而他们的家境实在是过于贫寒,竟然连为母亲料理后事的钱都拿不出来。

    在生活重压之下,他不得不妥协,接受了入赘杨家的命运。

    杨家对他还算不错,并没有大肆宣扬这件事,也从没有强迫他非得和岳父岳母同住一屋檐下。

    为了让他感到自在些,杨家人特意为他们安排了一处新居所,尽量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而不是寄人篱下的尴尬。

    原主的父亲是个读书人,身上自然带着几分书生的清高与傲骨。

    尽管已经成为了别人的上门女婿,但他依然不喜欢自己的私生活受到外界太多关注,所以自打结了婚以后便很少出门,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研读典籍上,慢慢地也就成了当地有名的学问人。

    至于杨家那边,几代以来都是商人世家,原先并没有打算涉足官场的想法。

    但是看到女婿一心想着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样子,家里长辈觉得这也许是个机会,便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虽说并没有期望他能够一飞冲天,但还是认为多读书、学知识总是没有错的。

    没想到这看似文弱的年轻人还真有一套,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竟然考中了状元!

    可问题出在他性格太刚直了点,处理事务时不够圆滑,结果被派到一个极其偏远的地方去做小官。

    对于其他人而言,这种差事无异于是个累赘,既辛苦又没什么实际好处。

    但对于原主父亲这样有抱负的人来说,这却是证明自身价值的大好机会。

    得益于老岳丈背后的支持,只要是他所需要的资源,总会第一时间送到手中,这样一来,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干出了不少惠及民生的好事情。

    慢慢地,这位官员的名字传遍四方,甚至引起了皇帝陛下的注意。

    于是乎,皇上下令吏部提拔此人,可是负责实施该命令的大臣们虽然口头上答应得很痛快,实际操作起来只是把他调往另一个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一点的地方继续做地方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