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穿进最穷村,她靠经商风生水起 > 第113章 轰动全村
    “对了,那要是货物运输也不能采买硝石,或者冰块?”唐晓溪想起自己的鸭子运输问题。

    “那个需要在官府备案,比较麻烦。”

    唐晓溪一听就懂,不就是要有人才好办事吗。难怪吴煜要以此入一股,看来他还大有用途。

    “那我做冰来吃也不行?”

    “你要吃冰?”宋青峋奇怪的看着唐晓溪。

    “怎么了,冰不能吃?”唐晓溪更奇怪。

    “没吃过,宫里的娘娘们倒是会用冰来制凉汤,直接吃冰的没听过。”

    “那是你们不会吃,我跟你说冰的吃法可多了,各种吃法、各种冷饮,夏天吃冰简直不要太爽。”

    “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用,谁叫你们这儿不让老百姓制冰。”

    唐晓溪还想着吴煜能弄到硝石,那她可以做冰饮,这下好了,全泡汤。

    唐晓溪觉得没意思,与宋青峋又说了一会养鸭的事。

    现在周云霁要开烤鸭店,听他说什么第一家店选址京城,看样子还有第二家第三家……

    唐晓溪之前的安排可能要稍作更改,下河村看样子要全部投入养肉鸭。

    王河村继续投入养鸭下蛋。

    下河村大,所以下河村的专门分化出一个屠宰场来,还得分一部分人来收集鸭绒。

    鸭绒可是个好东西,唐晓溪可不愿浪费。

    “唉!宋青峋为什么你们这儿就没有大冷天呢。”

    一想到鸭绒,唐晓溪就觉得自己的羽绒服、羽绒被也要泡汤,眼看着那些金子银子就要从她手中流出,别提多难受。

    “与你留下的鸭绒有关。”

    唐晓溪前一秒还在说鸭绒的事,后一秒就哀嚎没有大冷天,宋青峋大概能猜到一点。

    “对呀,那可是羽绒被、羽绒服,穿在身上又暖和又轻便,你不知道有多好。”

    “鸭绒比虎皮、狐裘还要好?”

    “呃……那倒不是,你说的那些叫皮草,与那些相比鸭绒更实惠,也更环保。”

    “你说的大冷天,倒是有个地方,听说很冷,那里的人常年穿着虎皮,带着兔帽。”

    “哪里哪里?离这儿可远?”

    唐晓溪一听有戏,又来了精神。

    “是雪域国。在北昆的北边,我没去过。不过他们的特使出使北昆,我见过几次,皆是穿着你说的皮草。”

    “真的,那你们与他们可有贸易往来?”

    “有的,你想将你的羽绒服卖过去?”

    “你觉得行不行?”

    看着唐晓溪满天星辰的目光,宋青峋怎么会说不行。

    “当然可以。”

    “哈哈……生活果然还是充满阳光。”

    唐晓溪大笑,再次满血复活。

    宋青峋听了唐晓溪的话,也觉得他的生活同样充满了阳光,那阳光就是唐晓溪啊。

    满血复活的唐晓溪说了几句,就要去鸭蛋加工厂。

    刚出门,就遇到丰木匠。

    原来她要的竹筒二十根,已经全部打通。

    唐晓溪喜出望外,立马跟着丰木匠回了家。

    丰木匠家的院子中,整整齐齐码放了一堆空心竹筒,木头就在一边乖乖看着。

    唐晓溪看过不禁竖起大拇指。

    “丰木匠你可真厉害。”

    “没什么,也报废了几根呢。”老实的丰木匠被夸得不好意思。

    许是听懂了唐晓溪夸丰木匠的话,丰木头冲唐晓溪笑了笑。

    “木头真棒。”

    听了唐晓溪的夸奖,木头笑得更开心。

    “丰木匠,木头被你教的可真乖呢。”唐晓溪觉得丰木匠真心不易。

    丰木匠听了唐晓溪对木头的夸赞,高兴的比夸他手艺好还高兴。

    “在这些竹筒可要帮你拉回去?”

    “不用,拉到鸭蛋加工厂去。”

    “丰华家是吧。”

    现在村里人几乎都知道,唐晓溪的咸鸭蛋,租了丰华家的院子腌制咸鸭蛋,每天都有人去外面看看。

    “是的叔。”

    “宋家的,你弄这些个竹筒干什么呀,腌鸭蛋,还用得着这些?”

    丰木匠不解。

    “嘿嘿……到时候叔就知道啦,还指望你给我帮帮忙呢。”

    唐晓溪按照之前说好的价钱,给丰木匠,结完了余下的工钱。

    “行,没问题,我这就给你拉去。”

    竹筒太多,唐晓溪与木头也跟着帮忙,三人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竹筒运过去。

    莲婶果然在院里看着。

    见唐晓溪拉这么多竹筒回来,大吃一惊。

    听了唐晓溪要接引山泉水的事,几人更是震惊当场。

    莲婶还好,惊讶完了,就去将老五叔给拉了过来。

    丰木匠则问村长可知晓。

    唐晓溪说已经同村长说过,丰木匠这才放心。

    但是看了眼就他们四人还是不够啊。

    莲婶让唐晓溪放心,她出去叫人。

    果然没多久就有人来。

    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村民。

    得知唐晓溪要接引山泉,村民与丰木匠他们的反应差不多。

    反正最后村长是被谁叫来的,唐晓溪也不知道。

    跟着村长来的还有丰老大、丰老二、丰三郎。

    就连嫂子、婶子、大娘都来了不少。

    唐晓溪看着这场面,这算不算是轰动了全村。

    丰三郎听了唐晓溪的计划,觉得确实可行,见丰三郎点了头,唐晓溪赶紧拿着纱布将第一节竹筒的入水口蒙好。

    其他人也不推脱,当即扛着竹筒就上了山。

    按照唐晓溪提前规划好的路线,众人依次排开,将竹筒一节一节接上头。

    竹筒细的那一头刚好插入下一节竹筒的粗的那一头,不合适的地方,丰木匠当场锯断调节到合适的位置。

    竹筒接头的过程中不小心报废了两根。

    也幸亏丰木匠留了一手,家里多做作了三根,最后那三根用上,竹筒刚刚够伸进丰华家院中。

    总之,唐晓溪的山泉水在全村的帮助下,废了一下午时间,算是接引成功。

    唐晓溪又让人将那大水缸挪到竹筒下面来。

    当竹筒流出泉水的那一刻,院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宋家的,你这泉水就这样一直流着?”有人质疑出声。

    “不用时堵起来就是。”

    唐晓溪拿了块布堵住出水口,果然没水流出来。

    “山上的溪流比竹流大,这里堵住了,水流自然走溪流,不会造成爆管风险。”

    唐晓溪怕村民担心有风险,还特地解释了一遍。

    “这个……我倒不是那个意思。”那人支支吾吾有些不好意思。

    “嗐~有什么不好说的呀,你不就是想来这儿接水么。”

    “哈哈哈……”

    其他人见此,爆发一阵笑声,之前说话的那汉子,脸倏的就红了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