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极品赘婿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判此宝充公
    欧阳立气败坏,拿过纸笔后,就要当场写信给慕平。

    陈元坐在堂上,高喝一声。

    “且慢,你书信慕大人前,是不是将你所犯之事写下再说。”

    欧阳立冷哼。

    “你做梦!凭你小小县令,也配让我认罪?”

    “看你架势,我若不从还欲用刑不成?”

    陈元冷语。

    “用了又如何?”

    欧阳立闻听,笑得无比放肆。

    “哈哈,你可知我有举人功名,已具为官资格,身为大乾官员,你自该知道律法规定。”

    “若非我无意官场,只管赋闲之家,职务早比你这区区县令不知高出多少,你也敢对我用刑?”

    欧阳立说得这些是实话。

    按大乾律法,取得秀才资格,便算有功名加持,享有见本地官员不跪,并免除税赋的特权,而达到举人级别,便有了入仕为官的资格。

    凭欧阳立是慕平小舅子这一点,他若出仕为官,肯定对于县令这种官职看不上眼。

    而他之所以赋闲在家,还不是慕平为了培养在民间的白手套,好达成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按大乾律,先王立国之初便设下规矩,凡为官者不得从商,为了就是防止官员行使特权,破坏正常商业和经济发展。

    虽说大乾朝商人的地位低下,但是开国的先王并不糊涂,知道一个朝廷想要运转下去,又离不开商业以及这些底层的商人。

    不但对朝中官员有这样的规定,而且商人不得入仕也是同样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出现。

    一方面打压商人地位,一方面又鼓励商业发展,甚至于商人这一阶层,可能通过花钱的方式,免除徭役不说,甚至还规定除了嫡长子之外,凡商人膝下其他子嗣,皆可酌情免去部分税赋。

    换句话说。

    这是朝廷的一种手段,固然商人这个阶层,让他们世代只能经商,同时还鼓励他们多培养下一代。并规定,商人是唯一合法纳妾的阶层。

    这一来一回的拉扯,不只拉动了经济,也把官员和商人,搞成了对立面。

    毕竟赚再多的钱,商人们除了拼命消费和造人以外,没有其他出路。

    这与一些为官为仕者的理念不符。

    圣人训。

    读书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可以说,这些话牢牢地束缚读书人的思想,虽说这一口号本身没问题,读书人有此追求毫无问题,甚至可称积极、向上、正确。

    但是朝廷用意,显非这句话本身。

    只是立下这一规矩的开国先皇,他似乎没有考虑到人性的特点。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像欧阳立这般,有后台又有功名,就是不想出仕为官之人,朝廷也奈何不得,而慕平又有意为之,朝廷更拿他没办法。

    一些不该慕平的得的钱,还是变相地流进他的口袋。

    陈元对此,自是心知肚名。

    他早就把这些现象看透,眼见欧阳立如此有恃无恐,陈元突然发笑。

    “是不是不用刑就不会破坏规矩?”

    欧阳立此时内心慌乱,今番的事情,本身就是他的小妾搞出来的,他说无意官场,本就是奉了慕平的意思,是马氏非撺掇他捞个大官当当。

    当时欧阳立正和马氏你侬我侬,两句枕边风一吹,他稀里糊涂的就同意了。

    哪成想后面张清会告他。

    幸亏那时柳如海调往青州任知府,而留下的师爷,不敢擅作主张,此时暂时压下。

    张清别说一介庶名,就算有功名加身之人,想要告状,也得一级一级的走流程,现在县衙又没说不管,只因现在没有做主的县令,让张清没办法往上面去告,事情就这样一直卡在县衙一级。

    欧阳立当时都想好了,这满朝官员,也就柳如海若有胆色,敢直正秉公审理此案,余下不管派何人接手,相信都不会向着张清说话。

    他是真没想到,今日遇到陈元。

    他比柳如海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在这时,陈元起身。

    “今日本官累了,此案择日再审,但是这两人做为被告,未洗清嫌疑前,应在衙门好生待着。”

    说完,陈元宣布退堂,并告诉张清明日再来,同时他如同自语一般,却有意对着欧阳立低声开口。

    “只是县衙的饭,皆是按人头来的。这二人就算想要花钱,恐也无他们的份。”

    陈元言下之意很清楚,绝不对他二人用刑,但是按规定,可以先关起来再说,并且不给他们饭吃。

    欧阳立急了。

    “你凭什么无故关我?”

    陈元冷语。

    “不想被关,那就解释清楚,本官自会当场放你们回去,若是解释不清,那你们就有嫌疑,本官就要走这个流程。”

    陈元脸露爱莫能助的表情,欧阳立既然跟他讲这些规矩之事,陈元就按所谓的规矩来。

    马氏一听这里,当时慌乱。

    “张清那块玉,是我们花钱买的。”

    陈元随即问道。

    “哦?那花了多少银两?有何凭证?”

    欧阳立情急,没理辩三分。

    “那张清说这玉乃他家祖传,又有何证据?”

    “既然他也拿不出证据,我还说这玉本是我家传之物呢?一切但凭一张嘴,大人就先入为主恐怕不妥吧。”

    陈元未想到,欧阳立还是个难缠角色。

    但是欧阳立这番辩解如何难得他。

    就在方才,马氏的话早都出卖了二人。

    马氏所说的话,本意想证明他们与张清是正常交易,从他手中花钱买来的,而非如张清所说,因想低价购买不成,就直接强取豪夺。

    这反成了不打自招。

    陈元笑着看向三人。

    “既然谁也拿不出证据,马氏又说此为合理交易买的,所以此宝暂时理应交由公家处理。”

    陈元表情变得愈加严肃。

    “待案情水落石出,本官自会秉公判断此宝归属。”

    欧阳立这时彻底急了。

    “哼,我不怕实话告诉你,此宝我已命人送往京城,并劳慕平大人之手,献宝与皇上。”

    “难不成,陈大人还想将此宝从陛下手中追回?”

    陈元听罢,当即回到公堂,同时拍响惊堂木。

    “大胆,既然是献宝,你怎敢不经本县,而很僭越之举!大乾律,民间献宝需层层上报,凡私往京城献宝者,按意图弑君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