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厮上前,重重地敲。

    繁空心疼地看着门,还好这家条件不错,门做得结实,不然早被敲坏了。

    “敲这么大声都没人应,应该是不在家。”

    “上次不在,这次也不在,明明没搬家,莫非是故意的?”丫鬟生气地说。

    “不至于,他们也不知道我们会来。再说,咱们是丞相府的人,这种人家,一听是丞相夫人请,肯定会拼命巴结。”小厮说。

    繁空听着这两人的对话,直摇头,不不不,卫家根本不稀罕,恨不得划清界限。看样子,是丞相府打老二的主意呢。

    门外没动静了,繁空才回厨房,取出一大块五花肉,切成方块状,冷水下锅,加上调料、香料、桂皮、从烈城带来的黄酒等,盖上锅盖开始煮。

    接着,她清洗昨晚买的菜,准备明天腌制。

    正晾着菜,想着丞相府的事不能一直躲,总得面对,琢磨着怎么婉拒时,敲门声又来了。

    爬上竹梯一看,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十七八岁,个头挺高,皮肤微黑,穿着朴实的棉布衣,长相端正,特点是眼睛细长,手里还提着礼物。

    小伙子见没人开门,又敲了敲。

    繁空觉得这小伙子有点面熟,但应该不认识。正当她打算不管时,见小伙子朝另一边招手,不久,外甥连瑞南从那头跑过来对小伙子说:“哥,没人吗?”

    “是啊,出去了吧?”

    “不会,天曦说这时候姨母肯定在家。”连瑞南说。

    瑞南的朋友?繁空不能不见,想着可能有事求助,忙下竹梯,装作刚听见:“来了来了,是不是有人敲门?”边说边重重踩了几脚,像是跑来开门的样子。

    门开了。

    “姨母,您在家啊?”连瑞南松了口气。

    “嗯,在后院忙活呢。快进来。”繁空笑着看两个精神小伙,关门时说:“院子里有椅子,坐。”

    繁空给他们泡茶,端来时,茶杯刚放下,瑞南叫哥的小伙子就跪在了繁空面前,一脸歉意地说:“姑姑,我是蒙子平的儿子蒙睿才,我爹和奶奶做了无法弥补的错事,睿才无颜求姑姑原谅,但不来一趟,心里实在过不去。”

    繁空一愣,蒙子平是有儿子,在城门局做城门郎,上次在烈城提过。她没想到侄子会突然来访,一来就跪下了。

    见姨母望着自己,连瑞南赶紧低头不敢看姨母的眼睛。睿才哥性格豪爽,待他也很好,所以当他提出见姨母时,瑞南就答应了。

    又是个难题?繁空看着跪地的壮少年,不知该如何应对:“先起来吧。”

    蒙睿才站了起来。

    “情况都知道了吧?”繁空对蒙子平夫妇没好感,对这个年轻人也喜欢不起来,刚才的热情笑容变得平淡。

    “是的。瑞南和小姑都告诉我了,我也问了父亲。”

    “你之前完全不知道?”繁空问。

    “我从小不爱读书,在镖局长大,当了城门郎后很少回家,这些事我不知情。瑞南告诉我,我娘去了他家惹事,后来才知道发生了这么多。”蒙睿才心里很难受,镖局行走江湖,讲究义气,绝不会做不仁不义的事。

    “都坐吧。”繁空给大家倒茶,自己也慢慢喝着:“睿才,对吧?其实你不必来,更不必替你爹和奶奶犯的错向我道歉。”

    “大姑。”

    “别叫我大姑。”繁空语气平淡,但依旧温和:“我们两家还是断了好,我也早不当自己有弟弟了。看得出,你是好孩子,但我们之间的恩怨,你无能为力。”蒙子平这儿子目前看来不算坏,瑞南能带他来,想必关系不错。

    作为现代人,繁空不会因父母的错而怪罪孩子,但要她泾渭分明,与蒙子平夫妇为敌,对孩子却像亲人,她做不到。对蒙睿才而言,这样也尴尬,该断就断吧。

    “大姑放心,我绝不会再让爹娘犯糊涂。”蒙睿才知道大姑会这么说,他今天来只是想说明自己的立场。

    “姨母,这茶真好喝。”连瑞南赶紧找话题缓解气氛。

    “这是烈城你大表哥亲手炒的,喜欢就带点走。”繁空笑道。

    “好啊,大表哥他们啥时候来?”

    “也许明年,也许后年,再说吧。”繁空也希望大儿子一家早点过来,但大儿子现在学陶艺,得学点基础再说。加上烈城的店铺正赚钱,舍不得丢下,还有小丝柔的刺绣手艺,一时半会儿也脱不开身。

    俩小伙子走时,繁空没让他们空手而归,蒙睿才送了礼,她也回了礼,给瑞南的则是茶叶。

    目送他们离开,繁空关上门,看着侄子送的东西,显然花了不少钱。

    傍晚时分,繁空精心烹制了一碗诱人的红烧肉,又搭配梅干菜反复蒸煮三次,香气四溢。

    相府的仆人再次上门,敲门声一次比一次急促。

    繁空没去开门,她还在琢磨如何才能不伤和气地回绝相爷夫人。老二正值官场起步,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得罪人,他们家目前的境况经不起这样的风波,不过也就再躲个一两回,多了难免惹人猜疑。

    她望向隔壁的院落,老二对斐公子信任有加,或许可以考虑请教斐公子的意见?

    咳咳,她也是真心想看看帅哥嘛。

    繁空双手捂着脸颊,心想脸红什么,这想法再正常不过了。

    但繁空只停留在想想的阶段,实际行动力欠佳,还是先把手头的活干完再说。

    每晚卫天曦回来,总是先检查一遍自己的货物,随后才开始记账。

    繁空去唤小儿子吃饭时,见他正埋头拨打算盘、一丝不苟地记账,那清脆的算珠声和专注的表情,让繁空满脸欣慰地笑了起来。

    小儿子如此认真,繁空不愿打扰,晚点吃饭也没关系,转身她走进了老二的房间。

    敲门后进了屋。

    “娘,要开饭了吗?”卫闲诺从吏部借了几本书回来,每天都在研读,此刻正捧书阅读。

    “以后看书多点盏油灯,免得伤了眼睛。”繁空挨着卫闲诺坐下:“你弟弟在算账,等他弄好了咱们一块吃饭。”

    卫闲诺轻轻应了一声,又埋头于书本。

    繁空觉得这《诗经》里的句子用来形容老二真是贴切,当然,在德行修养上他还稍显不足,不过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