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一人之下:自创奇技 > 第63章 人死债消
    茅山外,青山上,荒草地。

    一众茅山弟子,在掌门的带领下,聚集在这里。

    于清渊看着赵归真脱光了衣服,在身上涂抹他自己调配的秘药,又服下一个不知是什么的丹药,随后躺进了挖好的坑中。

    “将蚂蚁放出来。”

    随着掌门一声令下,茅山弟子狠了狠心,将早已备好的蚂蚁都放了出来。

    蚁群一出,瞬间如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般朝着赵归真蜂拥而去,顺着他的躯体,爬进他的七窍,疯狂撕咬他的血肉。

    赵归真痛苦的呻吟着,姚乾作为大师兄不忍再听,迈步向前,运起掌力,却站在坑边犹豫着迟迟没有拍下。

    他,不忍师弟受苦,却也无法对师弟下杀手。

    “师兄!这是…我!该受的!……莫要…妇人之仁!”

    赵归真因痛苦而走音的话语响起,让姚乾心中不由得一痛,闭上眼不敢再看。

    片刻后,赵归真死了,被蚂蚁撕咬的体无完肤,心脏和七窍皆被掏空。

    所有茅山弟子都沉默着没有说话,现场诡异的安静。

    这时,茅山掌门开口训斥道:

    “他已经过了心关!你们呢?何时才能迈过心里那道坎?!

    这是他用命给你们上的一课,好生参悟吧。”

    训斥完,掌门转过身,同时说道:“封土!镇碑!”

    随着他一声令下,茅山弟子们沉默着连同蚂蚁一同掩埋,然后开始现场雕刻镇魂碑。

    于清渊和马仙洪默默看着,心中皆是感到沉甸甸的,好似有某种沉重的东西被放进了心里。

    抬头望天,于清渊忽然想道:

    ‘赵归真这样算赎罪了么?应该不算吧?那些做过的事,怎么可能就此偿还?’

    一句老话,突然蹦进脑海。

    [人死如灯灭,人死债尽消。]

    可…人死了,债怎么就算消了呢?

    他想不通,眼前似有迷雾般,让他看不真切。

    就在他皱眉思考时,茅山掌门不知何时走到了他面前。

    “小友,观你样子,似有所悟,可曾想明白?”

    回过神,于清渊摇了摇头。

    “不曾,我不明白,为何说人死债消,他的债,这不是没消么?这样就算有个交代了么?”

    “算,也不算。”掌门为他解惑道:“消与不消,因人而异。

    于那些枉死的冤魂而言,就算他死了,债也不算消,哪怕伏法也是一样。

    可小友并非那些冤魂不是么?你只是替那些冤魂感到惋惜,替他们打抱不平。

    你觉得债不算消,是因为你站在了受害者的角度去思考。

    可对于天下苍生而言,这就是个交代。

    交代有了,人也死了,于这天下而言,事情就算是盖棺定论。”

    掌门这番话的确在理,可于清渊却觉得哪里不对。

    “站在我的角度确实已经是个了结,但那些受害者的亲属怎么办?余生真的能够治愈他们么?”

    “当然是不可能的。”茅山掌门看着已经封土的坑,沉声道:“所以无论是我们道教还是佛教,都有阴曹地府之说。

    事实上真的有么?

    谁知道呢。

    那,不过是给予世人和我们自身的一个安慰,让受到迫害却无力反抗的人,有一个可以放过自己的理由。

    ‘死后定下十八层地狱’、转世必入六畜轮回’。

    只要这么一想,是不是心里就会好受许多呢?

    这样,至少可以给那些看不到希望,却不想死去的人,一个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普罗大众需要这样一个理由,去支撑他们活下去。

    如果连这虚假的希望都没有,那对有些人来说,活着未免太过痛苦。

    我们修行中人,不需要那虚假的希望,我们一群人就是希望。

    思我所思、想我所想、随心而动,随念而行。

    天下无可救药,看不惯,那便下山去救这无可救药的天下,哪怕明知必输,哪怕明知必死,也义无反顾。

    若是昌平时代,那便守心,不做会引起祸乱之事,稳固这能让苍生活下去的时代。

    这,就是我们修行中人。

    我心即是我道,我道非天下之道,故不得随众,孤身独行,红尘不可乱我心,妄念不可夺我志,六欲不可沾我身。

    修行注定孤独,所以我们讲法侣财地,有法,还需有侣才可啊。

    如此说,小友可觉得能通透否?”

    “不能。”于清渊听懂了茅山掌门的言外之意,回了一句后,转而却又说道:

    “虽不通透,但我觉得,相比于拿起和放下,拿下更适合我。

    看不惯,那就揍他,甚至杀了他,不是所有人都能讲得通道理,先让我自己念头通达再说。”

    “哈哈!”掌门抚须而笑。“小友当真是个妙人,有我道门风范。”

    说完,掌门转头对着姚乾吩咐道:

    “小友于我茅山有恩,你等好生招待。”

    吩咐了姚乾等弟子,掌门和于清渊两人打了声招呼后就径直离去。

    等他走后,姚乾抬手做请。

    “两位居士,此地不适合交谈,还请跟我来。”

    引着两人朝茅山静谧处走去的时候,姚乾又叫上两个道士。

    “静安、静雨,你们也过来。”

    “是,师兄。”

    在姚乾的带领下,一行五人朝着茅山的演武场走去。

    路上,姚乾开口问道:

    “马居士、于居士,你们都是炼器师吧?”

    两人点点头,马仙洪问道:

    “清渊老弟被看出来是炼器师很正常,可姚道长是如何看出我也是炼器师的?”

    只听姚乾解释道:

    “看到于居士的那个葫芦时,我只以为那葫芦是那个炼器宗师送给他防身的,等到他和我师弟过手,这才发现于居士是炼器师。

    至于马居士你就比较简单了,你手腕上那两串珠子,不就是法宝么?”

    马仙洪了然,看了看自己手腕上的珠子,念叨道:“原来如此。”

    接着就听姚乾又说道:

    “刚好我这两位师弟也是炼器师,在炼器一道上也还算小有建树,便想着让你们互相交流一下心得。”

    听到这话,于清渊和马仙洪对视一眼,眼底里皆是有些笑意。

    倒也不是他们两个狂,只不过这世上能和他们两个比肩的炼器师,怕是没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