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八零:假千金被绝嗣糙汉宠上天 > 第45章  毛驴惊了,水渠遇险
    “你说你咋这不听话,出来干啥?”

    “腿不要了吗?”

    “快,紧了忙回去!”

    张癞子夹着尾巴跑了后,唐莞莞来到陆航身侧。

    见对方拄着拐棍。

    就忍不住心疼地埋怨起来。

    把人往回赶。

    陆航听了,面上不表,心里乐呵,不吭声。

    任由媳妇叨叨自己。

    现在是唐莞莞越叨叨他,他心里越美。

    他听村支书媳妇刘大婶子也总叨叨村支书,其实私下里可会心疼人了。

    “爹,你先自己起着鱼,我先送陆航回去!”

    扭了头冲唐老爹喊了一声,唐莞莞扶着陆航往回走。

    唐老爹应了声,闷头去干活了。

    九个绝户笼,今天起上来了只有五桶鱼。

    本来唐莞莞还以为,这么一大个的河,鱼怎么着也能卖个一两个月。

    没想到,竟是量日益减少。

    看来,这鱼是卖不了多久了。

    得早日想想别的营生了!

    未雨先绸缪。

    经历两世的唐莞莞对这点看得很明白!

    人不能心中一点成算没有,只等着饥一顿饱一顿地挨日子。

    “爹,一会儿到了县城,我去街里绕绕,你寻个地儿等我。”

    “嗯。”

    唐老爹赶着驴车,也不问唐莞莞要去干啥,就应了声。

    自从有了鱼这个营生后,家里的日子越发好过了。

    唐老爹也习惯性地有啥事听二丫头指挥。

    这一趟卖了鱼回去,他就打算把挨家的饥荒还一还。

    眼瞅着就要腊八了,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总不好拖着欠款,让亲戚紧巴着过这个年。

    今日路上有积雪,二人九点出发,慢悠悠的,到了中午十二点才到国营饭店。

    马志涛听到动静,从后厨的小门迎了出来。

    “小唐同志,今儿还以为你们不会来了呢!”

    “哪能,咋滴也不能断了咱国营饭店的食材不是。”

    唐莞莞嘴巧地应着,完全忘了自己之前还劝唐老爹今日停一天送鱼的事儿了。

    后厨帮工,熟练地搬桶上秤。

    这个时间点,店里正有人,称了鱼后,后厨帮工又麻溜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隔着后厨门,能听到里面吃饭的人见到有鲜鱼进来,吆喝着再加道菜。

    鱼九十七斤八两,共二百四十四块五毛。

    马志涛点了钱,唐莞莞接过,仔仔细细揣进兜里。

    顺嘴问道:“马同志,过年你们休吗?”

    “不休,不过,年节来吃饭的不多就是了。”

    “那?年节还收鱼吗?”

    “收,这你不用担心,尽管送就是。没咱们这家店,还有隔壁县吶。隔壁县食材少,咱们隔一两日就往那边送趟物资。”

    隔壁云溪县,唐莞莞知道。

    前世,她嫁过去的就是隔壁县孟家。

    要说这年代没几个富裕的地儿,那隔壁云溪县就是整个省份最穷的一个地了。

    云溪县挺大,比现在唐莞莞所在的云水县大了三倍不止。

    不过人口却少得可怜。

    而且,云溪县占地面积最多的要数山脉了。

    一条雁山贯穿了半个多云溪县,蜿蜒盘踞,最后到达云水县。

    这个山脉深处,截至目前还有不少没打净的野狼。

    也因此,老百姓靠着山,却半点占不到山上的好资源。

    土地又贫瘠,玉米高粱产量不高。

    正是深冬时节,物资匮乏也在所难免。

    按理来说,不同县城国营饭店之间串货,正常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

    这要上级一层层审核批准才行。

    但云溪县一直是个例外,很多物资都要从外面采购。

    所以在买卖交易上,政策要宽松很多。

    比如前几年,在其他地界算得上投机倒把,进去要吃牢饭的行当,但是在云溪县就没那么严格执行。

    串街走巷的担夫,担着箩筐里的小玩意去售卖,随处可见。

    没办法,政策也要按照当地情况因时而异的。

    云溪县手艺人多。

    很多人在这个年代靠祖传的手艺换取吃食。

    唐莞莞前世活着的最后几年,国家大力度扶持经济开发。

    云溪县换了领导班子,改变思想,动员不少村子,建立小作坊工厂,靠着刺绣,编织,冶炼,造纸等技术手艺迅速崛起。

    不少村子都脱了贫致了富,甚至还出了不少小康村。

    现在80年年底,准确的来说,若是按照阳历来算,已经即将进入了81年,人们还不知道“小康村”这个词。

    但是十几年后,“小康村”就代表着镶了金的,城里的姑娘都争相抢着要嫁进小康村哩!

    “你们是靠什么工具把食材拉过去的?”唐莞莞沉吟了一瞬,问道。

    “拖拉机啊!东方红牌子的!”

    马志涛挺着胸脯骄傲地道。

    这年代,谁家有个拖拉机,那可是叫人眼馋的不行不行的。

    吓!

    一台东方红小四轮拖拉机,要三千多块!

    可是赶上普通职工十年的工资了,还得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

    虽说这拖拉机是公家的,并不是他马志涛的。

    但,他能上手开过,也觉得倍儿有面!

    唐莞莞心中多少有了些打算。

    但还不是时候,便没说。

    又和马志涛打听了点事,这才从国营饭店离开。

    先是去了新华书店给唐静买了本字典,和纸张笔之类的物件。

    然后一个人在街上绕了有一个小时。

    这才去找唐老爹汇合,二人赶着驴车回去石头寨。

    雪路滑,不好走,唐莞莞也不敢在外多停留。

    不过这一个小时,她倒是有了些收获。

    现今大街小巷,供销社,百货商店卖的衣服大多是土土的黑灰蓝绿,她知道,不久国内将掀起一股热浪,迎来服装界的大变革。

    或许,她能抓住这个机会!

    回程的路似乎很漫长。

    从县城到石头寨的路要经过一座后期凿出来的山凹,两边是嶙峋的小山脉,穿过山路有一段路还算平坦。

    只不过,路一侧修了条又深又长的水渠。

    那是六几年,还是七几年的时候,村中组织工农兵修建挖凿出来的。

    从上坝引水。

    四五米深!

    纵宽三米多。

    环绕周围数十个村庄。

    用来给附近村里田地灌溉用的。

    平日走很安全。

    可一旦遇到下雨下雪天,路上湿滑。

    旁侧的水渠就像一个阴森的地裂深渊,像要把人吞噬。

    尤其路面一高一低,往水渠那边倾斜着。

    饶是唐老爹是个驾车的老把式,赶上这个天气,走在这条路上也依旧小心翼翼。

    可即便再小心。

    还是突生了异变!

    只听:“吁嗯啊嗯啊”

    随着驴一声声惨叫。

    驴毛了!

    旋即像发了疯般撒开蹄子,就冲了出去。

    而,前方。

    正是那条阴沟水渠!

    唐莞莞和唐老爹齐齐面露惊骇!

    “快,快跳车!”

    唐老爹一声吼,震得树梢上的雪簌簌地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