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着急,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养伤,等你出院后再来找我。”
方亭序掏出一些钱,白光荣刚要拒绝却被方亭序的眼神制止,只能把钱收下。
等方亭序离开后,白光荣整个人像是触电一样浑身哆嗦了一下,赶紧把钱扔到桌子上,忍着剧痛从床上爬起冲到卫生间。
打开水龙头拼命的挫着双手。
自从醒来后,在粪坑里打滚搏斗的画面总是浮现在脑海中,每次想起都感觉浑身痒的厉害,只有不停的洗手才能缓解。
他还不知道,这玩意叫洁癖。
时间来到5月份。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高考,教室内的气氛变得越发紧张,后面黑板上写着标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另外,学校在4月底的时候就通知可以开始填报志愿,截止日期为5月26日。
这让所有通过预考的学生们瞬间躁动起来。
和前世高考成绩出来后填志愿不同,80年代填报志愿可是在高考前,学生们只能通过自己在预考中的成绩水平和学习状态来填报志愿。
那么风险自然相当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这个年代,重点大学基本上都不接收第二志愿,也就是说如果你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那么即便你的第二志愿分数足够,那也有很大概率不会被录取。
辛辛苦苦参加高考,并考了个比较好的分数,结果却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出了差错没有被录取,简直能让人心态爆炸。
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便是如此。
另外。
80年代的信息传播并没有前世的网络时代方便快捷广泛。
没有网络,没有专业的填报教师,没有张雪峰老师,什么都没有,即便是有着多年高考经验的刘振国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从小就生活在小县城的学生连县城都没有出过,仅凭一本招生专业目录就要选择自己人生的后半段。
太残忍。
其他同学也在三五成群的热烈讨论志愿问题,结合学校提供的往年招生录取人数和分数线拼命燃烧大脑细胞。
渐渐地,班级里像是炸开了锅一样,乱哄哄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谁也不能说服谁。
“序哥,你说我应该报考哪个学校?”
“这玩意我根本不认识啊,到底去哪呢?烦死了!”海涛昨天熬夜几乎都快把招生专业目录翻烂了,也没确定。
问父母?亲戚?
算了。
还是问方亭序比较靠谱点。
“你们有没有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海涛一咧嘴:“序哥,你这话放在两天前我都得问你啥叫专业,我们俩哪懂这些,有学就上呗,啥专不专业的。”
跟做买卖不同,方亭序对这件事也有点吃不准。
全国两百多所院校,很多学校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更别提如何报考。
“反正时间还来得及,都不要轻举妄动,等我打听打听再说,没有我的命令,你们俩都不要瞎写,明白吗?”
三胖和海涛连连点头,二人干脆直接把大学志愿书全都塞给方亭序。
既然自己想不通,那就交给他们信任的序哥,反正走到现在这步无一不是听方亭序的话,报考志愿也一样。
方亭序在等刘振国老师的押题。
按理说应该快了。
说曹操,曹操到。
刘振国走进教室,面对学生们的激烈讨论司空见惯,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这样。
“来,我给大家讲讲,现在我们全国的大学基本上可以分成9个档次,第一自然是燕京的清北,每个省份大概招收40人左右,这一点我想大家都不用考虑了。
第二是国家重点大学,需要考进全省前1000名,我看你们也都困难,江启兰你可以试试这一层次的学校,毕竟你去年的成绩就非常好。
第三也需要考到全省2000名以内才能报考,接下来就是部属本科大学,省属本科大学,部属专科大学,省属专科大学,部署中专,省属中专,一共九个。
我觉得大家可以朝后面三个方向优先考虑……”
刘振国不愧是十几年的高考老师,讲的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也都赶紧积极记下来,而方亭序的目光却一直盯着他手上的卷子。
终于,刘振国说完后,把卷子发下去时说道。
“同学们,这是老师结合这些年的高考题目而编的一套试卷,当然除了英语,希望大家可以拿回去做一下。”
别看刘振国是教数学的,十几年下来,早就对其他科目也都非常熟悉,有时候政史地老师请假没来,自然是刘振国这个当班主任的顶上。
这种现象很常见,尤其是在缺乏教育资源的小县城里,经常一个老师顶两三个用。
看着到手的卷子,方亭序舔舔嘴唇,心中激动。
来了!
终于来了!
刚放学,方亭序便直接拉着三胖和海涛回到家里,表情相当严肃。
“做题,必须做题,这段时间咱们什么都不用干,就啃这套卷子,哪怕死记硬背也要给我背下来!”
江启兰看着激动的方亭序翻了翻卷子,“你不用这么激动吧,这套卷子的难度好像比预考还要高,难道今年高考题会增加难度不成?”
“我不管高考怎么样,我只知道这套卷子的价值绝对非比寻常,你听我的。”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江启兰也开始做题。
至于三胖和海涛更是没有丝毫怀疑。
既然序哥说很重要,那就必须做出来。
同样拿到卷子的同学们也在加班加点做题,在这个教育资源匮乏的小县城里,学生想找几张新鲜的卷子都困难,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工厂内。
李俊卿拿着卷子翻来覆去看个不停,在他面前的桌子上,还摆放着其他种类不同的试卷。
得益于李建如今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为了支持儿子高考,从去年尚海之行开始,和鲍乐山联系频繁,花大价钱弄到很多不同种类的卷子。
为了不让人知道,李俊卿还特地把这些卷子誊抄在本子上拿到学校钻研,避免更多人成为他的竞争对手。
“什么破试卷,高考怎么会出这么离谱的考题?”
李俊卿随手把卷子扔到一边,拿出一套据说出自燕京名校教师出的卷子。
这份卷子是李建搭进去不少人情和金钱才弄到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