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151章李善长想当宰相之上的太上皇,他不死谁死
    朱元璋仍旧安逸地躺在摇椅上品着茶,悠然地观察着两人。

    听到朱小宝的话,解缙越发愤怒,言辞也变得更为激烈了。

    “你胡说八道!陛下能有什么冤屈?冤屈的分明是李善长!”

    “陛下此番做法,就如汉代刘邦,鸟尽弓藏!”

    解大绅大声疾呼。

    解缙之前的话,刘三吾还能置之不理,但眼下这小子竟公然诋毁圣上,刘三吾也忍不住发怒了。

    朱小宝见状,伸手示意刘三吾保持沉默。

    他继续看着仰头望天的解缙。

    这种人,若不将他彻底制服,他永远不会服气。

    朱小宝冷笑道。

    “好,那么我问你,既然你认为陛下杀害功臣,那为何他偏偏只杀了李善长和胡憔庸?”

    解缙顿时语塞。

    朱小宝接着说道。

    “那我再问你,自国朝开国以来,李善长和胡憔庸两位宰相,执掌朝政多少年?”

    解缙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十七年,勤勤恳恳。”

    朱小宝放声大笑。

    “没错!十七年!”

    解缙脱口而出。

    “你笑什么!”

    话刚脱口,他便有了些迟疑。

    朱小宝冷笑道。

    “原来你都明白啊!”

    “那你可知这十七年间,朝廷的官员已经不再受洪武皇帝控制了吗?”

    “知道他们已经变成了淮西人,或者是胡惟庸、李善长用来结党营私的工具了吗?”

    “李善长作为淮人文臣领袖,因此被封为案相,其子还娶了公主。”

    “在他掌权期间,他极力排斥那些并非淮人的官员,不论他们多么有才华,或多么名声显赫,只要不是淮人,他就不会任用。”

    “你肯定听说过诚意伯刘基吧?”

    “我记得洪武皇帝曾亲口对刘基的儿子说过,其他人都害怕了,只有你父亲支持咱,东边有方国珍,南边有陈友定,西边还有张家,平定他们,你父亲都立下了大功。”

    “当年陈友谅带着号称八十万的大军来攻,朝廷的文臣和幕僚没有一个人敢于死战,只有刘伯温说,其他人可以逃跑,但主公绝不能逃。”

    “当前的策略,唯有决一死战,那些主张投降或逃跑的人,都应予以严惩。”

    “随后,诚意伯协助洪武皇帝创建了大明的军队,安排了屯田制度,甚至帮助安抚了浙东的文人和乡绅地主,稳定了民众情绪,隆官们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开国之初,本应根据功绩封赏功臣,刘基理应被封为公爵,但李善长等人在背后煽动,不断进献谗言,导致他仅被封为伯爵!”

    “连诚意伯刘伯温都遭受如此待遇,其他江南的本地人,就更不用说了。”

    朱小宝目光锐利地注视着解缙。

    这位自负的青年,在朱小宝的几句话后,逐渐变得沉默,开始低头沉思。

    朱小宝刚刚叙述的那些往事,立刻让躺在摇椅上的朱元璋陷入了痛苦的回忆。

    如果他这一生有什么遗憾,那可能就是对刘伯温的亏欠。

    对于其他人的赏赐,老朱自认为是公正无私的,唯独对刘伯温,他感到有所亏欠。

    朱小宝再次仰头大笑。

    “你打算为李善长洗清冤屈对吧?自洪武朝建立以来,十七年过去了,朝廷中人只识得胡惟庸和李善长,却有多少人忘记了皇帝的存在?”

    “洪武皇帝是否说过,善长虽然不是宰相之才,但他与咱是同乡,自咱起兵以来,他便一直追随左右,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咱登基为帝,他理应成为宰相。”

    “你不是饱读诗书吗?你们翰林院不是正在编纂史料吗?不是正在编纂洪武朝的大事记吗?你这么博学多识,这些你难道没读过?还是没听说过?”

    嘶!

    这些事……

    朱小宝都已经知道了?

    刘三吾好奇的望向朱小宝,随后又偷瞄了一眼老朱。

    看来老爷子向朱小宝透露了不少国家机密啊!

    此时,朱元璋也陷入了沉思,他似乎并未向这小子透露过这些事啊!

    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但朱元璋并未深究,只是思绪飘回了七年前。

    他的表情显得有些激动,因为朱小宝的话,确实触动了他的内心。

    作为皇帝,他无需任何理由便能决定他人生死,即便是胡惟庸、李善长这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旧部。

    他一声令下,锦衣卫便执行了那场洪武大案。

    牵连被杀者,多达五万余人。

    在那些年里,人们都在说朱元璋残暴嗜血,都在说大明帝国摇摇欲坠,但没有人真正理解过朱元璋。

    朱元璋是个刚强,且固执的皇帝,即使遭受了再大的冤屈,他也从不向旁人吐露半点。

    所有的事情,他总是默默地承受在心。

    如今,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被朱小宝揭露,并且理解了他的本意,老爷子的心绪也开始变得激动起来。

    被理解的感觉,真是令人畅快!

    “再去看看洪武皇帝是如何对待李善长的,他念旧情,希望他们能幡然醒悟,却换来了变本加厉!”

    “老爷子一再忍让,想着胡、李年事已高,终有一天会退隐。”

    “李善长因病无法处理政务,选择告老还乡,皇帝赐予他三百六十多顷土地,一百五十七户守坟人,一千五百户低户,以及二十家私兵,可谓皇恩浩荡!”

    “当时朝廷中有多少人弹劾他,但洪武皇帝仍然保护他,他若稍有感恩之心,懂得进退,就该安心在家修养!”

    “然而他呢?他竟想成为大明宰相之上的太上皇!”

    “宰相之位悬空,洪武皇帝有意让刘基担任,但刘基有胆量接受吗?”

    “后圣上又属意御史台中丞杨宪,你知道李善长对胡惟庸说了什么吗?”

    “若此人成为宰相,淮西人危矣!”

    “哈哈!”

    朱小宝笑得越发大声。

    “你瞧瞧,国已非国,臣不复臣,结党营私,把持朝政的意图,昭然若揭!”

    “这样的人,你解缙竟还为他辩护冤屈!”

    “嗯!或许你是对的!但你必须记住,若他们掌权,你这个江西人还能否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皇帝赏识你的才华,提拔你,你不仅不感恩,还屡次伤害洪武皇帝的心。”

    “你真的以为天下人都该以你解缙为中心吗?”

    “国朝众多英才,少了你,难道大厦就会倾倒?”

    “你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别妄想成为洪武老爷子那样的星辰大海!你不配!也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