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栋继续说道。
“那黄老狗也是厉害,硬是在严寒中装晕了一炷香的时间,被发现时,身体都冻僵了。”
“你说这种情况下,他还能来给我们上课吗?”
噗嗤!
哈哈!
几个孩子瞬间笑得合不拢嘴。
“真有趣!真有趣!”
“哈哈,这黄老狗!”
“嘿嘿!”
朱允炆听着这话,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
黄子澄,他的老师,他未来的依靠,竟然……
这让他还怎么有脸面见人啊!
宁王和韩王等人听到后,也皱起了眉头。
自家老爷子都把这首词当作典范,看来对这首词很是赞赏啊!
这小子,说不定哪天就会飞黄腾达。
“十七哥,朱栋姐夫是谁啊?”
韩王朱松好奇地询问道。
宁王排行十七,韩王排行十八,两人都是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是就藩的年纪。
宁王朱权摇头答道。
“我也不清楚,但看起来,他的未来倒是一片光明。”
“不如下课后去问问朱栋?”
韩王提议道。
宁玉也很是认同这个提议。
“好。”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咳嗽声。
刘三吾走了进来。
“那老夫便先行一步!”
“好!”
众人恭敬地回道。
刘三吾点头后,便匆忙离开了。
等他进入值庐,才发现已经有位年轻人在此等候。
“刘夫子。”
那年轻人面容儒雅,身材中等,略显瘦弱,但目光中却透露出正直和刚毅。
他见到刘三吾,便上前告别。
他们曾共同探讨过学问,翻译过《道德经》。
刘三吾惊讶地看向他,开口询问道。
“你这是要去哪儿?”
那男子叹息一声,答道。
“吾因上书为李善长辩护,触怒了陛下,现在被贬为了江西道监察御史。”
刘三吾一脸震惊的道。
“老夫不是让你别为李善长辩护吗,你怎么……”
那年轻人哼声道。
“总得有人站出来说话,李相的名誉必须恢复,吾没有错!”
“你志向远大,将来必有大作为,此去江西道,你又该如何治理国家?”
刘三吾焦急万分,沉思片刻后,终是坚定地说道。
“还有希望!”
“你还有希望!”
“明天老夫带你去见一个人,他或许能救你!”
“什么?”
“可圣旨已下,覆水怕是难收啊!”
刘三吾自信满满的道。
“别人不行,但他或许能一试!”
刘三吾没有继续争辩,只是约定明早一同外出,那翰林院的庶吉士才这讪讪离去。
清晨,细雨纷飞。
路面开始结冰,行走不稳者极易跌倒。
朱小宝坐在秦淮河边吃早餐时,便亲眼目睹了几位脚夫在路上不慎摔倒。
他刚付完钱准备离开,就看到老爷子背着手,步伐稳健地朝这边走来。
“哎呀!”
朱小宝急忙上前。
“这么滑的路,您走得这么急做什么?”
他担心老爷子也会像路边的脚夫一样,不慎摔倒。
毕竟年纪大了,不像年轻人,摔一跤可能没什么大碍。
朱元璋咂了咂嘴,对朱小宝说道。
“不错!步伐稳健,走路踏实,和咱年轻时一样!”
“告诉你!别看咱年纪大了,如何借力咱可是清楚的很,现在就算跑几圈,咱也能稳稳当当的,你信不信?”
瞧着老爷子的神情,朱小宝若是有一丝怀疑,老爷子似乎便会立刻冲了出去。
朱小宝急忙道。
“我信,我信!”
尽管如此,朱小宝还是扶着老爷子回了府邸。
“早餐用过了吗?”
朱元璋笑道。
“早吃过了……”
回到府中,外面仍旧细雨蒙蒙。
朱元璋面露忧色,叹息着道。
“这冬天若只下雪多好,下雨的话,庄稼该怎么办?”
朱小宝明白老爷子最是关心国家事务。
他进屋用瓷杯泡了一壶茶,递给了朱元璋。
这瓷杯是朱小宝前几天特意请陶瓷匠人制作的,完全依照后世的样式。
朱元璋好奇地打量着手中的圆柱形长杯,不解地问道。
“这是何物?”
朱小宝解释道。
“前几天有空,我特意让人为您定制了个茶杯,便于您携带。”
这圆柱形茶杯带有盖子,朱元璋试图打开盖子,却怎么也打不开。
老爷子急得脸都红了。
“不好用!这玩意儿真不好用!”
老爷子不停地摇头。
朱小宝看着老爷子这副模样,无奈地笑了笑。
他走过去,接过茶杯,握着盖子,向右一转,茶杯便打开了。
朱元璋眼睛一亮,急忙从朱小宝手中夺过这个奇特的茶杯。
“嗯?”
朱元璋再次盖上茶盖,然后又打开,似乎对它爱不释手,咂着嘴说道。
“还真是个好东西呐!”
他打开茶盖,吹了吹气,轻轻抿了一口茶,然后把茶叶吐了出来。
这架势,简直和后世午后抱着茶杯去串门闲聊的老头儿一模一样。
“呵呵!”
朱小宝脸上满是笑容。
“这个杯子,当真是给咱的礼物?”
朱元璋试探性地问道。
朱小宝无奈地回答道。
“您若不要,还给我便是。”
“嘿!想得美!”
朱元璋担心朱小宝真的要抢,急忙收起杯子。
见朱小宝没行动,朱元璋这才又开始欣赏起手中的茶杯来,眼中更是掩饰不住的喜爱。
“哎!”
“若是人人都能像你这样让咱满意,那就好咯!”
朱小宝疑惑道。
“您孙子还在同您置气?”
朱元璋摇了摇头。
“不是,是有个固执的翰林院庶吉士,两次为李善长辩护冤情。”
“第一次咱皇帝宽恕了他,因为欣赏他的才华,还把他提拔为了庶吉士。”
“但咱皇帝已经暗示得够清楚了,那小子却不听,竟还言辞激烈地上奏!”
“这次更过分了,他不仅为李善长辩护冤情,还胆大包天地给皇帝上书《太平十策》!”
朱小宝听着老爷子的话,起初有些心不在焉,直到听到《太平十策》时,朱小宝突然怔住了。
解缙?
他记忆中,《太平十策》似乎是神童解缙向朱元璋提出的。
其中一条,也是解缙彻底激怒朱元璋的一条。
解缙认为,大明分封藩王是天下祸乱之源。
也就是说,朱元璋现在分封诸王,将来必定会带来无穷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