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从奶娃诸侯王到天下共主【基建】 > 第227章 威武之师
    吉时已到,门楼两侧墙上的军乐队开始擂鼓,然后是长长的军号吹响。

    仪式很简单,流程很快走到大王讲话。

    徐太傅照样写好了稿子,但大王觉得百姓肯定听不懂,他又给擅自翻译了一下。

    总体意思大概是:

    开头表扬了下大家在过去一年的努力,这一年幽州总算足数交上了岁贡,大王谢谢大家努力开荒养他。

    气氛热烈,大王讲到激动处自己带头鼓掌。

    薛相开始抚额头,徐太傅低下了头。

    他可不敢认领这个发言稿子。

    很快讲完开心的了,大王一个急转弯,“……但是!这些银子在仓库里躺了两天就没了,我们幽州花银子的地方太多了,就这朝廷岁贡还没交,过两天我父皇非派人来要。”

    “咳咳!”

    这回咳嗽的换成了薛相,你准备赖账也不用说出来吧?活像你交过似的。

    大王看他一眼,改了话茬,“我们要给城卫发俸吃饭,最重要的是给守卫买武器自保。我们幽王边境线很长,却地广人稀,本王建了高大的城墙也不能安心睡着。这一场大雪一下,有经验的幽州人应该想到我们接下来会面临着什么吧?你们会不会想,鲜卑真南下,我们干脆往南跑好了?本王去了一趟长安,可以告诉你们,外面也很不容易,没看还有难民跑过来投靠幽州吗?有的选他们会来幽州?西边受西羌威胁;长安离玉门关不远,外面就是西域;西北,面临的那是比鲜卑更强壮的匈奴。两河沿岸,水灾不断,我们幽州来的流民都是那里的。所以,你们能往哪里跑?去南疆?大家就踏实的待在幽州,保护好自己的家园,我们幽州这么好!”

    下面有不少百姓听了,激动的喊着他们哪里也不走,就在幽州,幽州是他们的家。

    葛仲都佩服极了,这小孩怕是成精了,瞧瞧他多会煽动。感情除了幽州这破地天下之大就无处可去了是吧!但想想现在的幽州,……也不是,人家挺不赖的。

    百姓反应不错,大王尾巴差点翘起来,看来本王改完的讲话你们能听懂了。

    总算没白花钱养你们一场!

    “本王手里虽然虽然士兵不多,但每一个都是独当一面的精英。今天就拉出来让大家看看,当兵不可怕,提前学好武艺,才能在战争中活下来,才能保护好幽州。”

    他摆摆手,军乐接着揍,鼓又擂了起来,这次换了节奏。

    参加的阅兵的队伍就是大王钦点的八千之数,这些人是三万人中挑出来的比较直溜那种。

    之前大王敲打过的那些驼背、高低肩,特别矮特别高的都落选了,这回一个方形队伍几乎差不多的高矮。

    阅兵队伍从东华门出来,绕一圈给百姓看看,走到西华门返回。

    大王讲话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不远处排好了,军鼓一起,第一个执旗的队伍就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

    天空中,黄色的旗子中间绣一个偌大的‘幽’字,幽州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第一个方阵是执旗的骑兵队,一个七十二人骑兵方阵。

    黑风马迈着整齐的步伐,马蹄铁敲击广场的声音都格外清脆。闪闪发光的盔甲,坚毅的目光,这一出场的飒爽英姿让现场看热闹的人开始屏息。没见过啊,没见过!

    ‘幽’字旗,就是幽州军旗。大王是不会浪费的,未来上战场用的就是这个幽字旗。

    百姓看个热闹,而东都侯他们在看骑兵的马和甲,连这种马都装备上了?

    没容他们想太久,第二个方阵露面了,这队伍是重甲兵,他们举着巨大的长方形盾牌整齐划一的走来,走动间前排的百姓能听到重甲发出的响动声。

    他们走到大王所在的门楼他们动作整齐的举起了手中的盾,做了个格挡的手势,大王很不稳重站起来鼓掌。

    “好!好好!”

    徐太傅就在那想,幸好人家表现的十分威武,要不大王这样子像个…托儿。

    后面就是大王的牛逼装备大展台。

    这都是小方队,后面来的都是大规模的长队,看着更为整齐肃杀。

    先是一个能有千人的步兵方队走来,他们一手扶弯刀,一手持圆盾,走到门楼前站定动作娴熟的做了一套刺杀和格挡的动作。

    他们穿着崭新的盔甲,个个精神抖擞,眼神锐利,划出的刀锋更凌厉。一看就训练有素,仿佛这动作练了千遍万遍。

    东都侯吐了口气,他和旁边葛仲对视一眼,眼神复杂。

    后面还有多个持长枪的、持长刀的,把大王的武器都展示了一遍,队伍一个比一个长,东都侯只安静看。

    他抬头看看天上骄阳,下面沸腾激动的百姓,耳边听着铁甲碰撞的声音,狂跳的心逐渐冷却。

    回去就叫小二来上谷关好了,可别跟广陵王玩了,没结果。

    后来一瞥压阵的骑兵,他觉得冷却的早了点。

    那是怎么样的一支骑兵呢?后来很多年东都侯都忘不了那初见一瞥的震撼。

    压阵的是大王的心头宝,枭骑。

    看不出材质包裹全身的利落黑甲,闪着金属光泽的黑色头盔,覆住整个面部的枭鸟图腾,只露出一双冷峻锐利的眼睛。

    百人的队伍,抵得过千军万马的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