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78,谁还上大学拿铁饭碗啊? > 第57章  赌局后的生意火爆
    张技术员接过肉,脸上写满了不屑。

    周围的人有很多是向南的老顾,连忙出声给向南证明。

    一位大妈站出来说道:

    “张技术员,你可别冤枉好人,向南这孩子在这儿卖了好几次东西了,每次称都给得足足的,从来没少过秤。”

    旁边的一位大爷也附和道:“是啊,我都买过好几次了,每次回家称都没问题,这小伙子实诚着呢。”

    越是有这么多人替向南说话,他越是觉得有问题,他轻蔑地扫了一眼周围帮向南说话的人,冷哼一声:

    “哼,你们少在这儿演戏,指不定拿了这小子多少好处呢。”

    张技术员说完,也不再理会众人的反应,只见他变戏法似的从自己的大衣里掏出一杆小称,挑衅地说,

    “你要现在承认少给我称了,或者根本就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多给了,我可以给你机会弥补,否则当我称过了之后,你的名声可就臭了!”

    向南一点也不惧地说道:

    “我的秤没问题,除非你的秤有问题!”

    张技术员一听,更来劲了,他拍了拍胸口:

    “好啊,你这话可别后悔!我今天就跟你赌一把。如果你的秤少了,你得赔我5块钱;要是多了一两,我就再买一斤!多二两我多买二斤!而且把你所有的东西都买两斤!怎么样,敢不敢赌?”

    周围的人一下子兴奋起来,没想到还有热闹看,纷纷围拢过来,把向南和张技术员围在中间。

    大家都好奇这场赌局的结果会怎样。

    有人在一旁小声议论:

    “这张技术员平时就爱较真,不知道这次小同志能不能经得住考验。”

    “就是,不过这小同志看着挺靠谱的,应该不会出岔子。”

    “谁知道呢?兴许以前给你们多称点,就是为了让你们放松警惕,以后给你少称点呢?”

    “你说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向南抬头笑道:“您这个赌约,我接了!”

    张技术员把小称提在手上,然后把肉挂在那小称前面的挂钩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挑衅,大声说道:

    “今天我就当着大家的面称一称,让你们看看这些小贩子的真面目。”

    说着,他提起称头上的麻绳,开始移动秤砣,动作缓慢而谨慎,仿佛每一个动作都在向众人诉说他对向南的不信任。

    所有人目光都紧紧地盯着秤砣,都在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张技术员的眼睛死死地盯着秤杆,随着秤砣的滑动,他的表情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先是惊讶,然后是难以置信,最后竟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

    只见那秤杆上的刻度,清晰地显示出一斤二两,向南真的多给了他二两。

    他自己带来的秤,总不会骗他吧?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声:

    “哇,真的多给了二两!”

    “这小同志果然没吹牛!”

    张技术员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他哈哈一笑,用力拍了拍向南的肩膀:

    “好小子,是我小看你了!我老张愿赌服输。”说着,

    向南依然满脸笑容,手脚麻利地称起肉来。

    这次,他还是把称给得高高的,没有因为张技术员之前的质疑而有丝毫的不舒服。

    并把小鱼干和竹笋一起称了。

    小鱼干好称,这多了少了都能加,但是冬笋就不行了,就只能按个头称。

    张技术员也一点不含糊,挑了一个最大的。

    向南上称一称,二斤七两,他说道:

    “张技术员,这个冬笋我把外面的壳都扒掉了,就剩下最后一层壳,你看!”

    他把冬笋扒开,露出里面鲜嫩的笋肉,继续说道:

    “称的是二斤七两,算你二斤五两,两毛钱一斤,这笋您给我五毛钱就行!”

    张技术员竖起了大拇指:“行,就冲你这份实诚,以后我就是你的老顾了!”

    周围的人也被这一幕看傻眼了,他们以往买竹笋,不管是供销社,还是倒爷那里,基本上笋壳有多少留多少,上面还带着泥。

    那些人恨不得在笋的身上再套个竹筒上去卖。

    可这小伙子,不光把笋子清理得干干净净,而且把能扒的笋壳都去掉了。

    人群里几个老头老太太迅速凑到了一起。他们脑袋紧紧挨在一块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私密圈子。

    一个穿着蓝布衫工人服的老头,眼神里透着狡黠,他用手像盾牌一样掩着嘴,然后压低声音,对身边人说道:

    “你们瞧瞧这小伙子,就是个十足的傻子啊!哪有像他这样做生意的,每个人的称都给得这么足,价格还定得这么实惠,哪有这样做生意的。”

    旁边那个戴着一顶破旧帽子的老头,忙不迭地点头附和:

    “就是就是!咱们平日里买东西,哪个不是绞尽脑汁地想多赚咱们钱,秤上做手脚那是常有的事。

    难得碰到这么个‘傻’卖家,这机会可真是千年一遇,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咱们赶紧多买点!”

    身边的老太太也笑道:

    “是啊,平常买东西,咱都得像防贼似的防着被坑,这次可算是走了大运,捡到天大的便宜了。听我的,多买点准没错,不然以后可就后悔喽!”

    说罢,这老年人就迫不及待地从人群中挤了出去。

    老年人永远是抢便宜菜的中流砥柱,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都一样。

    向南记得自己打工那会,自己要乘坐很久的公交车到上班的地方,所以起得特别早。

    但是,不管多早都能看到一些老人提着菜篮子到老远的菜市场里去买菜。

    他们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渠道知道哪里的菜少个几毛钱一斤,哪里有免费的鸡蛋领似的。

    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高峰的时候,都能看到那些大爷大妈在跟年轻人抢位置,你不让还不行,你不让就是不尊老爱幼。

    刚开始他还在想,他们为了买便宜一毛两毛的菜,乘坐公交车又花去三块,这值得吗?

    直到好久以后他才知道,这些人他们都有老人卡,坐公交车根本就不用花钱。

    现在的大爷大妈们也一样,他们一边奋力往前挤,一边大声嚷嚷着,那声音就像是冲向韩朝战场上的冲锋号,哪里还像个老年人,简直比那些青壮年还壮。

    “给我来三斤!”

    “我要五斤!”

    这几声呼喊,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周围的人原本还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此刻被这几个老年人的举动感染。

    那些刚刚还在犹豫的人和那些原本抱着观望态度的人,也纷纷动了起来。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响应:

    “我也要两斤!”

    “给我称四斤!”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原本还算宽松的摊位前,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

    整个现场的气氛一下子热烈到了极点,就像供销社里大减价似的。

    向南也是来者不拒,每个人都给一点。

    而张技术员则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这年头不钻营的人还是有的,这小伙子就是其中一个。

    这样的人就应该让他多挣点。

    很快,黄麂肉在众人的抢购中所剩无几,向南又去赵三看着的牛车上取了好几次货,转眼间就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条腿了。

    向南看着这最后一条黄麂腿,思索片刻后决定不卖了,他这个要是卖掉了,那国营饭店就没有了。

    竹笋销量却也颇为可观,至少卖出了百余斤之多。

    带过来的三十多斤小鱼干,也在大家的抢购中全都卖掉了。

    等二人收摊,原本满满当当堆放在牛车上的东西,此刻已明显矮下去好大一块。

    向南和赵三看着彼此,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两人驱着牛车来到国营饭店,老远的就发现刘建军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看到向南的牛车过来,他连忙迎了上去,说道:

    “老弟,我就知道你今天会来!”他跟向南握了一下手,然后手掌在向南的背后拍了拍说道:

    “来!老哥给你介绍个人!这个是我的一个好兄弟,叫屈亮,他可是供销社的主任哦!”

    说完还对向南眨了眨眼,这意思不言而喻,这是要给他引荐路子啊。

    如果能跟他搭上线,那以后的东西他基本上都不愁卖了。

    向南眼睛一亮,连忙伸出双手去跟屈亮握手:

    “屈主任,您好!认识您,我太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