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大臣们纷纷愣神,不知道朱由检所说何意。

    “敢问陛下,何谓公平?”其中一个大臣壮着胆子开口问道。

    朱由检点头赞许道:“问的好。”

    “朕要办的第一件公平,就是从今日开始,南直隶施行新的土地税法,不再按人头收税,一律按田亩多少收税。”

    “也就是说,无论民间一家一户有多少人丁,官府都不再以此为根据收税,按照他们有多少田产来收税。”

    “如果他们名下没有田产,那么便不必收税。”

    “反之,只要有田产,无论他是何身份,是民是商,是官是吏,都必须要交相应的税。”

    “一亩田地交一亩田的税,十亩田交十亩田的税,万亩田交万亩田的税。”

    朱由检的话,瞬间在奉天殿引起轩然大波。

    大臣们反应极为激烈。

    “陛下之言,恕微臣不敢苟同!”

    “朝廷明文规定,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不纳税、不服役,陛下这是置祖宗成法于不顾吗?”

    “岂有此理!简直是荒唐,此等倒行逆施之举,如何服众?”

    “恕臣不能奉命!”

    “臣也不能奉命!”

    “臣也一样!

    大臣们纷纷站出来,与朱由检当庭对抗,也不顾什么人臣之礼了。

    朱由检惊讶的问道:诸位爱卿不都是忠臣吗?朕只是想摊丁入亩而已,为何会如此反应?”

    “难不成诸位家中田产万千,除了朝廷命官之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当地的土皇帝?”

    大臣们像是被戳中了心事一样,顿时满脸通红。

    他们平日里个个都标榜自己清廉正直,两袖清风,家里面穷的揭不开锅,如今要是承认自己家中田产万千,那不就变相承认自己是贪官污吏吗?

    士大夫最看重的便是名声和清誉,可偏偏做的事情都是与看中的东西相反。

    其实江南的士绅地主,都是现在或者曾经的朝廷命官,还有金榜题名的举人、进士。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读书人金榜题名之后,就相当于阶级跃迁,进入另外一个层次?

    在普通人眼中,读书人中举之后,除了多了一个功名之外,好像也没什么太多的不同。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一旦中举之后,第一个所能享受到的待遇,就是免除赋税,免除徭役。

    可能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不太清楚这样的待遇到底是什么概念。

    事实上,仅仅是免除赋税这一点,就足以让高中举人、进士的读书人逆天改命。

    他们可以免除赋税,也就是说,只要在他们名下的田产,同样也可以免除赋税。

    一亩田地的赋税或许没什么,但千亩万亩呢?如果同样免除赋税的话,那将是种什么概念?

    正是由于这些老爷们拥有免除赋税的权利,他们便从中看到了机遇,将老百姓的田产收入囊中,给他们高于向朝廷缴纳赋税的待遇。

    如此一来,老百姓为举人老爷们种地之后,缴纳完朝廷的赋税,还可以有一些口粮。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主动将田地献给举人老爷,老爷们的地越来越多,动辄千亩万亩,可他们却不用缴纳一文钱的赋税。

    这些标榜自己清廉正直的官员,看似视钱财如粪土,但他们名下的土地可以给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他们当然没必要将钱财当回事。

    这一切都基于朝廷免除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赋税的条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