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 第716巧遇无心
    李平安运用黄庭道经的法力,精妙地改变自己的气息,使其与最纯正的佛法无异。

    他继续凌空飞行,远远望见前方金光闪闪,令人炫目。

    当他飞近一看,才发现整座城市就像一座巨大的庙宇,琉璃作顶,金漆涂墙,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辉。

    虔诚的信徒们络绎不绝地进城朝拜,他们每三步就叩一次首,目标直指城中央那座庄严的大佛寺。

    李平安缓缓从云端降落,从城门悠然走入城中。

    守门的僧兵们对他心生敬畏,纷纷向他顶礼膜拜。

    “恭迎神圣的上师光临!”

    僧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阿弥陀佛。”

    李平安双手合十,向周围的僧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置身于这座城市,他才深刻感受到,这里已然成为了僧侣的圣地。

    无论是街头的小贩、勤劳的车夫,还是那些在角落里乞讨的乞丐,无一不头顶着戒疤,身披僧衣,口中默念着佛经,虔诚地走在修行的道路上。

    李平安缓步走向城中央,途中偶遇了几位身着僧袍的官吏,他们正聚在一起,商讨着如何应对各地的灾害。

    他们关心着哪里发生了旱灾,需要举行庄严的法事来祈求天降甘霖。

    又关注着哪里疫病肆虐,必须设立法坛,为众生祈福消灾。

    “这才是真正的佛国净土!”

    李平安由衷地感叹道。

    在这座城市中,每一位僧侣遇见李平安,都会恭敬地弯身行礼,尊称他为上师神僧,对他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敬意。

    得益于黄庭法力的神奇作用,他临时凝结出舍利子,再加上遮天神通与玄龟仙匿的双重掩护,使得他散发出的佛法气息纯净而强大。

    即便真佛境强者亲临,也难以辨别其真伪。

    李平安依循内心的感应,来到了位于城中央的大佛寺。

    这座寺庙名副其实,一尊巍峨的金佛矗立在莲台之上,高达十几丈,面带慈悲的笑容,静静地俯瞰着世间众生。

    在寺庙前,一场盛大的法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寺庙的左右两侧,分别搭建了华丽的高台,两位僧人正端坐在上面,激烈地辩论着佛经的精妙之处。

    左边高台上的少年僧人,双唇鲜艳如丹朱,肌肤细腻如凝脂,他的俊美之容不似凡间所有,仿佛是天上的神祇降临人间。

    而右边则坐着一位老僧,他的面容悲苦而庄严,长长的双眉垂落至地面,长达三尺有余。

    他的肤色呈现出淡金色,盘坐在高台之上,宛如罗汉转世,令人肃然起敬。

    四面八方的信众们纷纷前来参拜金佛,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狂热的神情,虔诚地聚集在高台周围,聆听着两位僧人的辩论。

    老僧显然名声在外,众多信众高声呼喊着他的尊号,“常梅神僧”、“知善上师”,声音响彻云霄。

    相比之下,少年僧人则显得较为低调,由于他并非此国僧人,因此并未引起过多关注。

    “这真是难得的机缘,相隔数十万里之外,我竟然能再次遇见无心大师!”

    李平安的内心充满了惊喜。

    既然孔雀圣母暂且无法寻得,他便决定就地打坐,静心聆听台上的佛经辩论,以期能从中领悟佛法的真谛。

    而那位年轻的僧人,正是他昔日所识的无心。

    虽然无心已经换了一副崭新的皮囊,但在李平安的洞悉之下,其元神的气息依旧如初,未曾有丝毫改变。

    据玄藏所述,地藏菩萨曾费尽周折寻来珍贵的凤凰血,为无心重塑了涅槃金身。

    而如今呈现在李平安眼前的,正是那重塑金身后的无心,其俊俏的模样宛如天人下凡,令人叹为观止。

    台上,两位僧人正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唇枪舌剑,互不退让。

    他们的话语中蕴含着深奥的佛理,引人陷入深深的思考。

    每当他们深入剖析佛法精髓时,便会有佛光四溢,仿佛天花在空中纷飞,金莲在地面绽放。

    这些异象接连不断,令人眼花缭乱,心驰神往。

    辩论开始时,老僧还能以平稳的语调阐述自己的观点。

    随着辩论的逐渐深入,他的声音不自觉地变得急促起来,透露出内心的激动。

    不久,他的面庞也泛起了微微的红晕,显然是被无心的言辞所触动。

    “阿弥陀佛!”

    老僧叹息道,“法师年纪尚轻,或许应该更专注于自身的修行,以提升佛法造诣。”

    “否则,所谓的渡人也只是空中楼阁,如同镜中花、水中月。”

    “法师此言差矣。”

    无心从容反驳,“渡人即是渡己,若能广渡天下苍生,成佛之路自然敞开。”

    他的言辞铿锵有力,字字珠玑:“贵宗过于偏重个体修行,却对世间众生的苦难视而不见。”

    “这种做法,轻则可谓心胸狭隘,重则可谓难成大器!”

    老僧被无心犀利的言辞所震慑,一时语塞。

    他心中涌起一股怒火,厉声质问:“法师竟敢妄言本寺的佛法无用?”

    无心毫不畏惧地点头回应:“小乘佛法若不能普渡众生,不能引领人们走向成佛之路,那它又有何用?”

    “法师怎可出此狂言!”老僧愤怒至极。

    然而,他很快平复了情绪,深吸一口气,高宣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老衲失态,犯了嗔戒。”

    “我需面壁十日,深刻反省。”

    “现请知珏师兄登台,继续与法师展开辩论。”

    无心闻言微微一笑:“善哉!法师能开始反省自身,说明还有救。”

    “不妨拜入我门下,日日聆听佛法真谛,共修无上佛法。”

    老僧竭力压制心中的怒火。

    毕竟对方来自传说中的佛域,且年纪轻轻,自己若与他动手斗法,难免有欺压晚辈之嫌。

    在老僧刚刚步下讲台之后,一名灰衣僧人迅速登台。

    他全身被一层灰尘所覆盖,双脚沾满泥土,显然刚刚完成了田间的劳作。

    “贫僧法号知珏。”

    他沉稳地自我介绍,“我长期亲身体验农民的艰辛劳作,深刻感受到每一粒粮食的珍贵。”

    “法师,您在此高谈渡人之道,但我想问,您是否能真正辨识五谷杂粮呢?”

    无心听后微微一笑,回应道:“贫僧虽不精通五谷辨识,但我具备施展法力、呼风唤雨之能,以此确保一方水土的丰收与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