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谁是文仙 > 第三十八章 有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大唐的选官制度,是由州、县等地方长官,或者圣人世家,直接向朝廷举荐人才。

    这些人只要能够通过朝廷的考察,便可以走马上任。

    这种选官制度的缺点很明显,非常容易滋生徇私舞弊的歪风邪气。

    但朝廷也不是毫无作为,为了对此不良风气进行打击和遏制,很早就有一位圣人,提出了“责任共担”的概念。

    意思就是,举荐人与被举荐人之间,存在担责的联系。

    一旦被举荐人被发现存在贪污、叛国等重大过错行为,那么举荐人也将受到惩罚。

    现如今,李讲拿出安知槐二十年前交予朝廷的举荐书。

    上面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

    他是得到了庄嘉平与安家的联名推荐,才得以担任昌乐县的县尉。

    二十年的光阴过去,他从县尉这个九品芝麻官,一步步升迁,成为今天的四品知府。

    这速度,对于一般人而言,自然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一帆风顺。

    但是,安知槐既然有圣人世家这一层背景在,也不算特别的离奇。

    毕竟光是此刻站在殿内的,就有好几个年轻人,官职比他还要高。

    都不用以李讲这个一步登天,平步青云的人作为例子。

    喻星实、李翀……几乎个个都比他耀眼。

    但也正因如此,众人更加疑惑了。

    平心而论,安知槐身上似乎找不到什么毛病啊?

    李讲到底为什么要找他?

    只有极少部分聪明伶俐的人,一下就反应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因为,安知槐都这样了,李讲依然选择在他的身上做文章。

    这说明什么?

    安知槐身上的问题一定很大。

    甚至大到足以动摇如今的察举制,让李讲的科举制能够顺理成章的抬上桌面!

    尤其是庄嘉平,现场没有谁的心情比他还糟糕了。

    今天,一张来自二十年前的举荐书都被翻了出来。

    如果安知槐真的存在问题,那么他这个担保人,必然首当其冲,第一个被问责!

    靖王一党汗如雨下,几乎所有人的心底,都有一个声音在重复。

    李讲成长起来了,李讲成长起来了!

    他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羔羊了。

    如今的他,已经学会了握紧利刃,朝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挥刀!

    一个安家,居然还不够满足李讲的胃口。

    他还想要借此打掉靖王在朝堂上最忠诚的鬣犬!

    众人心底一片发寒。

    形势发展至今,安知槐也明白了,汗如雨下,跪在地上的身体如筛子般颤抖。

    李讲看了他一眼,取出一封信,拆开的同时,淡淡地说。

    “安知府,我手中所拿的,便是关于你的全部指控,现在我将逐条念诵。”

    “如果你有什么不明的,或者不服的,完全可以当着陛下的面驳斥,争取你的清白。”

    “太师你说。”安知府咽下一口唾沫,眼神凶狠,强自镇定道。

    “根据你上报朝廷的卷宗显示,在你所管辖的淮南府,建立了七十二座校园,总共收容了超过五万名适龄儿童进行义务教育,对也不对?”

    安知府迟疑不已,似乎在思考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陷阱。

    过了好半天,他才说道:“我不太清楚具体的数字,但如果这是卷宗上所写……”

    话还没说完,李讲的眼神便陡然锐利,盯着他,冰冷的喝问。

    “清楚就是清楚,不清楚就是不清楚。安知槐,本侯可不是在跟你开玩笑,容得你在文武百官面前模糊其词!”

    “这份卷宗,历来需要地方知府亲自统计,亲自署名。”

    “前一个月才交到洛阳的卷宗,你这会若是跟我说你不记得了,你不清楚了,休怪本侯恳请陛下,先治你一个失察渎职之罪!”

    李讲这一番话,中气十足,铿锵有力。

    字字句句,如刀般落在安知槐的心口。

    他明显慌张了,跪在地上左顾右盼,想要得到靖王或者庄嘉平的指示。

    然而,谁敢当着陛下的面给他下指示?那不是找死吗?

    安知槐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于是只能点头应下,“对,就是这个数字。”

    谁知,李讲却笑了,走到安知槐的面前,真诚的说。

    “那我倒是有一件事,需要请教一下安知府了。”

    “但,但说无妨。”

    “安知府,我想问一下,您是如何在淮南府适龄儿童,总额只有不到三万名的情况下,给我找来超过五万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

    寂静。

    前所未有的寂静。

    三皇子的眼神像是在一瞬间清澈了。

    靖王闭目养神,嘴角却控制不住的一个劲的抽搐。

    庄嘉平咬牙切齿,腮帮子鼓胀得好像要炸开了一般。

    一群人沉默,就连安知槐都哑口无言,像是被巨大的海浪迎面拍中了一般,头晕目眩。

    文相一党全在看戏,满脸的怜悯与讽刺。

    在场的没有人是傻子,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很明朗了。

    在适龄儿童总数不到三万人的情况下,安知槐治下的淮南府,却凭空多出了两万多人接受义务教育。

    这摆明了就是虚报数目,骗取朝廷的银两,从而达到中饱私囊的目的。

    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在过往的历史上甚至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几乎每一个贪官都曾这样做过,因为这是来钱最快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也很少有人会去查,毕竟安知槐的背后,可是安圣世家。

    但是,像安知槐这样,做的如此肆无忌惮,把人当猴子耍的,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强烈的求生欲,让安知槐想到了法子。

    “陛下,微臣也是被人蒙蔽了呀!”

    安知槐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那段时间微臣正值突破关键的时刻,这才将一些事情扔给了属下,不知道他胆子这么大,居然敢贪墨了这么多的银两……”

    一些人满眼的愤怒。

    事到如今安知槐还想要挣扎,推卸责任。

    不过不得不说,他这个理由还真是不错。

    如果他一口咬定,自己没有经手接触这份卷宗,那么就算是李讲也拿他没办法,顶多治他一个玩忽职守,看管不力的罪名。

    有安圣世家在,这样不痛不痒的罪名,根本就奈何不了他。

    或许等几年风头过了,安知槐就又是一个好汉。

    “蒙蔽?”

    李讲笑了,突然一个巴掌甩在安知槐的脸上。

    所有人都懵了,安知槐更是捂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李讲。

    李讲盯着他的眼睛,语气森然。

    “贪污你可以找借口,那杀人呢?强抢民女呢?搜刮民脂民膏呢?与地方匪寇狼狈为奸,大兴印子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