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父慈子孝李承乾李二 > 第二百八十二章:斗争水平太过低能了
    李义府被举报一事,经过一家新报之手,在长安进行报道,引起轩然大波。

    内容有鼻子有眼的,几乎把李义府描绘成十恶不赦之人。

    这让长安不少学子百姓,极为愤慨。

    长安帝都,竟是出现这等龌龊邀名之徒,简直是天理难容。

    一时间,百姓群情激愤,李义府是人人喊打。

    不过,在这次事件中,山东系与江南系的报纸,却是齐齐保持沉默,对此没有进行任何报道以及半点评价。

    好似他们根本不知道一般。

    但他们能不知道吗?

    却如此视而不见,其中隐情很是耐人寻味。

    这家新报追着李义府的事情,在穷追猛打,大肆传播。

    也是在这种情形下,御史台正式下文,宣布对李义府展开调查,查证举报内容是否属实。

    李义府的官职也被停了,人被扣押在御史台,不得出入。

    翰林院。

    崔敦礼与卢承庆并排走在连廊中,他们手中都拿着报纸。

    “李义府这次是栽定了啊。”卢承庆轻蔑一笑,道:“一个攀炎附势,谄媚阿谀之徒,陡然身居权力高位,就把持不住自己。”

    崔敦礼道:“他把我们一家报纸给查封了,亏损几十万贯钱,他也没想到会有今天吧。”

    “只能说咎由自取,他不栽跟头,谁栽呢?”

    “只不过,这次倒是令我大感意外,太子竟然没有出手保他。”

    崔敦礼眼眸微微眯着,“难道太子看不出这是项庄舞剑?”

    “这就不得而知。”

    卢承庆看了远处三三两两走过的翰林院学员,那些差不多都是与他官秩等同的地方大吏。

    如今在翰林院进修,已经快一年了。

    按照朝廷规定,进修一年就要结业,回到原先的官位,或是升迁拔擢任用。

    “要我说啊,那些人手段倒是超出我的预料。”

    “没想到会藏得这么深。”

    卢承庆笑道:“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直指两宫。”

    “他们不是被逼的走投无路,怎么敢这么做?”崔敦礼很清楚内幕,淡笑一声,道:“他们对许敬宗恨得饮其血,食其肉。”

    “也就是没抓到把柄,只能是拿李义府来开刀。”

    “这也算是歪打正着。”

    那些人上下奔走,到处窜连,总算是从大族手里,拿到关于李义府的把柄。

    一下子就给捅出来了。

    说实话了,崔敦礼他们也很是心惊。

    这么粗暴的搞事,闹得太大了。

    尤其还自己创办报纸,推波助澜的。

    他们都有点心有余悸,还好没有过多参与,只是提供点东西,没有太过深入。

    否则,等到事后清算,谁能吃的起?

    卢承庆语气很是放松,道:“反正啊,这事与我们无关,我们隔岸观火,看他们表演就行。”

    “话说,这次新报发行报纸,新闻总司怎么没有管?内容审查也给过了?”

    崔敦礼皱眉,疑惑的说道:“按道理来说,李义府作为新闻总司司郎,那是他的地盘,应该不会让新报发行的这么顺利,引起这么大的风波。”

    “我听说是新闻总司,有个想上位的官员,给过的审查。”卢承庆道:“嗯,那些人给拉拢的。”

    “听说是要把他给推上去。”

    崔敦礼惊讶不已,“疯了不是?”

    “是不是太天真了,竟然还抱着这样的想法。”

    “他们难道就一点不去考虑,两宫处理李义府后,会有清算的吗?”

    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清算是必然的。

    崔敦礼对这一点丝毫不怀疑。

    两宫清算,他们还想跑?

    一查到底,全部都要被揪出来。

    “崔兄,你我不在长安,也感受到报纸带来的影响力。”

    “长安发行的报纸,传到当地,被多少人追捧。”

    卢承庆不无唏嘘道:“我们看到报纸能左右民意,他们那些人还不是想东山再起。”

    “税务司搞的他们焦头烂额,几十上百年的积累,毁于一旦。”

    “名声更是被报纸给毁的很是狼狈。”

    “这口气他们不出?他们不想东山再起?”

    “他们估计也是想利用新闻总司,好为他们扭转名声,然后可操作的事情就多了去。”

    崔敦礼摇头失笑道:“真是异想天开啊。”

    “在野之人,怎么会知道朝廷大事,那么简单儿戏的。”

    “都即将大祸临头还不自知。”

    卢承庆也是笑道:“不管如何,他们闹的越凶,对我们越好。”

    “渔翁得利,未尝不可。”

    两人相视一眼,都看到其中的戏谑。

    新闻总司谁不想要啊。

    他们可都还看着呢。

    那些人想的这么美好,等到尘埃落地,清算之时,他们不介意踹一脚。

    自己人坐上去。

    “就看御史台结果了。”

    崔敦礼说了一句。

    御史台调查结果,将决定这次事件的走向。

    到底李义府倒台,把肥缺空出来。

    李义府屹立不倒,反攻倒算呢?

    他们倒是能够笃定,李义府这次跑不了。

    朝野那么多人盯着呢。

    “有消息了。”

    “有消息了。”

    前方传来一阵吵杂,两人对视一眼,快步走上前去。

    “御史台宣布对李义府的调查结果。”

    “举报内容虚假,实乃诽谤之言,举报之人反坐,交付刑部论罪。”

    崔敦礼与卢承庆大惊。

    这与想象的不同啊。

    李义府竟然全身而退了?

    这怎么可能。

    “不过,李义府也被查出其他问题,御史台提请陛下,陛下交由吏部处置,吏部下文,李义府记朝廷大过一次,三年不得有任何拔擢升迁,贬为新闻总司司丞……。”

    随着他人说出这些消息。

    崔敦礼眉头紧锁,卢承庆也是一脸疑惑。

    两人快步走到一边。

    “这不该啊。”卢承庆道:“那些都是属实的,怎么可能虚假,还反坐了。”

    “看来,是两宫知道意有所指,所以出手保李义府了。”

    崔敦礼道:“只是不知道,是陛下,还是太子。”

    “那这个结果,不是前功尽弃?”

    “确实如此,一场算盘,全部落空,这下他们自身难保了。”崔敦礼蔑笑道:“朝廷之事,他们太小觑了,以为难道真凭实据,就能达成目的?”

    “没我们的力量,他们在朝中根本做不成事。”

    “卢兄,李义府被贬,先打听打听新任司郎是谁。”

    “如果还没定下,我们也该动了。”

    卢承庆不无兴奋道:“正该如此。”

    ……

    李义府跪在地上,恭敬的大拜,道:“臣叩谢太子殿下恩典!”

    他很清楚,自己能从御史台出来,全赖太子的偏袒。

    不然这御史台,能把他底给查干净。

    “走了御史台这一遭,感想如何?”李承乾问道。

    “此生不愿再入。”

    李义府说的是真话。

    御史台他是真不想去了。

    要不是他知道,太子开恩。

    就御史台那地方,谁不知道,只要进去,就不可能完整的出来。

    他是出来了。

    但也背上处分,还被贬了。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知道就好。”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下去吧,把事情做好。”

    “臣遵令!”

    李义府走出东宫,神色就变得冷酷起来。

    新闻总司。

    没想到老子又回来了吧。

    等着。

    老子不让你们付出代价,我就不叫李义府。

    “拜见李司丞!”

    新闻总司的官员,见到李义府归来,战战兢兢。

    原先李义府的心腹手下们,也是从萎靡不安之中兴奋起来。

    还以为拔出萝卜带出泥。

    李义府遭殃,他们也跟着完蛋。

    谁知道,李义府后台这么硬。

    这样的举报,都能洗清,把举报之人给反杀了。

    试问,他们如何不激动呢?

    那个与新报勾搭的官员,在李义府的注视下,颤栗不安。

    他是后悔到极点。

    不是说好了,李义府有进无出的吗?

    怎么让他全须全尾的出来了?

    李义府笑意连连,一点都看不出生气的味道来。

    他安抚属下后,就开始部署新闻总司的工作。

    目前没有司郎,他这个司丞,还是行的司郎权力。

    “新闻总司肩负着引导舆论风向,把控审查报纸内容的重任。”

    “近来,有些报纸风头很盛,屡屡无视总司的指导与纠正。”

    “这是不行的,报纸不听从,新闻总司不干事,出了问题怎么办?”

    “我们无法向朝廷交代,也对不起民众的信任。”

    “从现在开始,严查报纸规范,内容审查,宽进严出……。”

    说的高大上。

    但大家都明白,这是冲着谁去的。

    还不是那个兴风作浪的新报。

    “我们内部也要正视,自我审查监督,我们拿着朝廷的俸禄,效忠的是圣天子。”

    “不要忘了臣子的本分……。”

    这是在敲打在场的官员。

    不少人看向那个坐立难安的官员。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喜欢耀武扬威,喜欢颐指气使?

    这下有你好看的。

    李义府的报复行动展开的很快,他是报仇不隔夜。

    李承乾都听说了,没怎么理会,这是应有之意。

    他不可能亲自说,要清算怎么的。

    要李义府去办才对。

    刑部审讯诬告之人后,顺藤摸瓜把背后作祟势力,都给揪了出来。

    李承乾知道后,止不住摇头。

    朝廷争斗,凶险万分,一步走错万劫不复。

    手脚竟然这么不干净,留下被追查的线索。

    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斗争水平,太过低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