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开局皇长孙,爷爷朱屠夫 > 第736章干了这杯酒,南洋一路顺风
    第736章干了这杯酒,南洋一路顺风

    总编定下后,剩下的就是各科负责人了。

    洪武大典涉及到的方面实在太广,分科负责有利于提高大典的编撰效率。

    毕竟术业有专攻,一个人即使再全才也不可能样样精通。

    像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和阴阳医术这些倒是好说,翰林院并不缺乏这样的人才。

    麻烦的是诸子百家。

    医学方面,朱雄英决定让周王朱橚全权负责。

    先前朱雄英派他在应天府开展医学堂,发展的很是不错。有了学堂做基础,医学方面编撰起来更加容易,只需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稍加整理即可。

    至于天文,玄学这些,只能交由钦天监去办。

    上次召开的风水大会效果很不错,不少能人异士也逐渐开始愿意为朝廷做事。

    玄学方面的人才,大多都散落在民间,想要探寻一两个并不难。

    朱雄英思量再三,还是决定交由刘日新去办,任命他为玄学方面的主负责人。

    神话体系自然也是要包括在洪武大典之中,姚广孝便是这方面的主负责人。

    这方面的编撰,朱雄英极为重视。

    一个规整的神话体系,对大明的影响举重若轻。

    洪武大典的编撰不在一朝一夕,很有可能两三年都没个雏形。主要还是因为编撰起来太过困难,不仅需要收集各地散落的书籍,还需要对民间知识进行一个汇总。

    高手在民间。

    很多能人异士,妙手绝学都散落在人间,只靠书本可是收拢不过来的。

    在朱雄英的要求下,这些知识必须全部记录在册,以免失传。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武学。

    像什么各门派的武林秘籍,也必须全都统统上交朝廷。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到目前为止流传下来的可以说是少之甚少。

    许多武林秘籍都是各个门派的绝学,自然不可能轻易泄露出去。

    秘籍的传承也很有说法,像什么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更是有一堆乱七八糟的规矩限制。

    在这样的环境下,能顺利流传下来才怪。

    上交朝廷,才是最好的保存方法。

    能想象得到,这条政策一经颁布,武术界绝对会因此而掀起一阵腥风血虚。

    对于这些,朱雄英不在乎。

    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此事,选来选去最终还是决定交给宋忠。

    “江湖之中,秘籍乃死守之物,非轻易不得示人。”

    “如此大规模的收罗,肯定会遭到各大门派的激烈反抗,这件事定不好办。”

    “本宫能体恤你的心情,但洪武大典编撰在即,武学在其中更是必不可少,这件事,劳烦你多费心。”

    “其中的分寸一定要把握好,不可像往日那样暴力。”

    “主要还是以理服人,和他们讲清楚官府的目的,将秘籍拓印之后并不会外传,官府只起到一个保存作用。”

    该讲的理,还是要讲的。

    但要是讲理没用,那可就不能怪自己手狠了。

    武林门派对朝廷有着天生的抵触,更不用说还要动他们手中的秘籍了。

    “太孙殿下放心,小的定为此事肝脑涂地!”

    宋忠毕恭毕敬的答道。

    朱雄英欣慰的点头道:

    “说是这么说,但有时候该用的手段还是要用的。”

    宋忠闻言,对太孙殿下的意思已然清楚,当下回道:

    “小的谨遵太孙殿下令旨!”

    朱雄英明白,令旨下达后,自己的名声绝对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到时候,一堆屎盆子肯定会扣到自己身上。

    但这些和大明的未来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即便是再厉害的门派,也敌不过十支火枪。

    ……

    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十八。

    这天是朱元璋的生日,朱雄英特地选在今天下西洋。

    历朝历代的皇帝对自己的生日都十分重视,朱元璋也不例外。

    自大明建立起,每到朱元璋的生日时朝廷的官员都会放假。下西洋定在今天,也是为了给老爷子冲冲喜。

    今天虽说放假,但官员没有一个敢不来祝寿的。

    宫廷大摆宴席,李景隆因为身份特殊,被安排在了和朱元璋一桌。

    这一桌是宴席的主桌,其中包括朱雄英,傅柔嘉和马皇后、朱标。

    像是其他的侧妃,都是不能坐在主桌的。

    除此之外,还有刘三吾,朱橚和朱权。

    “景隆,这件事一定要好好的办,不要辜负咱对你的期望。”

    “此次远去,定是辛苦万分,但同时也能开阔眼界。”

    “咱多嘴一句,你这次去了代表的就是咱们大明,可千万不能掉链子。”“来,咱干一杯,祝你一帆风顺!”

    朱元璋笑着说道。

    李景隆闻言急忙双手端起酒杯:

    “劳皇上费心,臣定不负皇上期望!”

    “在此,臣也祝皇上万寿无疆!”

    李景隆举杯一饮而尽,其他官员急忙端酒跟上,齐声喊道:

    “皇上万寿无疆!”

    此次下西洋的船队,比起郑和规模翻了五倍不止。

    现在的大明,可比那时要强大不少,光海船一项就把永乐朝给甩的无影无踪。

    朱棣虽说也造了不少海船,但却远远比不上现在得这般规模。

    李景隆此次出行共计有三百多艘宝船,而郑和只有六十三艘。并且李景隆此次下西洋携带了五万人,主力兵占到一万五千人。

    火枪三万支,战马三千匹。

    这样的规模,实在可怕。

    每条船都配有由十人组成的船医,他们大多都是医学堂的结业生。

    此次前去,除了保证船上人员的安全以外,还负责收集海外的医学知识。

    这些知识,将被一同编撰进洪武大典。

    除了官船以外,剩下的就是商队船了。

    商队的船虽说气势不能和官府比,但也有近四百艘的规模,且每一艘都是满载。

    官府的船加上宝船共有七百余艘,但货物的装载量却只比商队多了少许。

    主要还是因为两者的目的不同。

    官家船此次出行目的颇多,买卖货物并不占主要由头。

    因此,随行的所有船只货物都没有完全装满,余下的空间全都装了人。

    而商队此次出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