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开局皇长孙,爷爷朱屠夫 > 第695章七千万的大明人口
    第695章七千万的大明人口

    “世事难料啊!”

    “真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也能坐到安南吏部尚书的位置上。”

    赵天一有些感叹的说道。

    “尚书大人,马上要上朝了,还请你速速更衣。”

    赵天一回过神来,将胳膊缓缓展开,供下人为他更衣。

    ……

    安南大胜的消息很快传回大明。

    此时的大明已经是五月份了。

    朱雄英没有犹豫,立马将此事刊登到了大明民报之上。

    同样还是老套路。

    先叙述安南大胜,再细细讲述安南的情况。

    主要还是为了渲染安南的好处,吸引百姓前往安南发展。

    同时,朱雄英还制定了迁徙安南的优惠政策。

    简直和东瀛如出一辙。

    但这方法百试百灵,百姓们很快就对安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中最为激动的,便是商人。

    太孙殿下亲自宣布,大明承认部分海外的户籍,其中就包括安南。

    商人赚到钱后的第一想法,就是转换户籍。

    他们最想要的,还是官籍。

    但大明的官籍及其难弄,他们大多都会采取联姻的方式来更换自己的户籍。

    但现在又多了一条路子可选。

    只要能在海外入了官籍,回到大明朝廷一样承认。

    要知道,在安南入官籍可要比在大明入官籍简单多了。

    大明的竞争是何其激烈,天下的才子一同争取为数不多的几个名额,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许多人念了十几年书都拿不到官籍,更不用说他们这些商人了。

    于是,安南变成了他们最好的去处。

    现在的安南正是缺人之际,并且想入仕也是及其简单。

    朱雄英颁布这些政策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想让大批汉人迁到安南。这样做的好处很多,最主要的是可以增强大明在安南的影响力。

    想要彻底掌控安南,光掌控朝堂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还要掌控人心。

    想要让安南百姓接受大明的统治,是需要时间的。

    大量汉人的涌入,肯定会让安南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安南的文化和风俗会一点点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汉文化和汉风俗。

    这便叫做文化侵蚀。

    “东瀛和安南,日后肯定会纳入大明。”

    “大孙,你这个法子想的真好。”

    “现在也不用着急,只需慢慢等上个几年,到时候安南和东瀛就已经是大明的囊中之物了。”

    朱元璋兴奋的说道。现在大明向外扩张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朱雄英的法子极为精妙。

    侵略这些小国,算不上什么难题。

    毕竟大明的综合实力就摆在这,随便怎么打都能赢。

    但难就难在,打下来如何掌控,如何彻底纳入大明。

    这些周边小国发展落后,很少有百姓愿意迁徙。

    并且小国内部的民心不稳,打心底里十分排斥大明的统治。

    对此,朱雄英提供了近乎完美的解决办法。

    先用民报渲染,再建立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样便能吸引大量百姓前往。

    而后,再扶植傀儡皇帝,架空朝堂。

    汉文化的冲击会使其他文化消失殆尽,到时候百姓也会逐渐接受大明的统治。

    最主要的是,有利可图。

    先前的安南自然是贫瘠无比,但朱雄英决心将其打造成海贸中心。

    有了海贸的加持,安南日后的发展肯定会蒸蒸日上。

    百姓见到生活越来越好,对大明的统治自然不会排斥。

    “皇爷爷,若是东瀛和安南的情况不错,那么之后所有的扩张都可以按照此法子照搬。”

    “之后大明的领土,只会越来越大。”

    朱雄英笑着说道。

    大明的未来,真是不可限量。

    这些小国的纳入,可以有效的缓解大明的内部矛盾。

    比如说藩王。藩王有了去向,便不再会威胁到大明内部。

    即便是海外发展的再壮大,也撼动不了大明。

    并且周边小国全都纳入大明,有利于增强大明的影响力和统治力。

    现在的西域,就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瓦剌雇佣行会,已经有了几万人的规模,并且清一色的全是草原骑兵。

    受命于朱雄英,他们已经把整个西域给搅成了一锅粥。

    仅仅半年时间,西域就已经有许多小国湮灭。

    死去的西域贵族,更是数不胜数。

    ……

    大明现在的人口数量正在直线飞升。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全都可以归结为大明目前的经济开始腾飞。

    百姓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自然有能力养活更多孩子了。

    养儿防老,古代的人基本上都是能生多少就生多少。

    再加上朱雄英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百姓生孩子的动力更加强大。

    洪武二十八年,大明的人口数量已经逼近七千万。

    仅仅三年时间,大明的人口数就多出了几百万。

    这几百万可全都是新生儿,当然其中也包括不少外来人口输入。

    朱雄英先前从海外进过几批奴隶,雇佣他们为大明的基础建设做准备。

    南北大道,其中的很多工人都是这些奴隶。但后来朱雄英发现,这些奴隶工作时极为不认真,并且效率很慢,于是后面便不再向大明引入海外奴隶。

    华盖殿。

    朱雄英看着今年递交上来的各种数据,正在进行一番对比。

    比如说,人口数,粮产数还有出口数等等一系列数据。

    通过这些数字对比,便能直观的感受到大明这一年到底发展的如何。

    “大孙,今年的情况怎么样?”

    “百姓们的收成肯定是要高出去年不少吧?”

    朱元璋笑着问道。

    现在大明国库的收入如此之多,高产作物又是如此盛行,百姓的日子怎可能不越过越好。“今年的情况不是很好。”

    朱雄英摇头道。

    朱元璋有些吃惊,随即说道:

    “怎么可能呢大孙,这数据咱也看过的,收成明明是好上了不少。”

    “是不是有官员从中作梗,篡改了数据?”

    “如此胆大包天,看来还是咱的手段不够狠。”

    “这件事一定严查,不管查到谁都上全都格杀勿论!”

    果然是朱元璋,话还没说两句就又扯到了杀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