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七零军婚:短命老公他长命百岁了 > 第465章 回乡祭奠
    韩秀兰想去祭拜养母,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最小的天天也一天天长大了,时间上相对宽裕,这年年底,适逢秦时有假,就带着姥姥母亲回乡祭拜。

    巧慧带着天天也一起回了。

    腊月,已是寒风彻骨,但火车上暖意融融,不太能感受到。

    天天看着窗外,觉得很新鲜,他还是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走这么远,他爬上爬下的,脸差不多贴在车窗上了。

    “妈妈,咱要去的地方就是爸爸出生的地方吗?”

    “是啊。”

    “好玩吗?”

    秦时拍了拍天天的屁股,“不好玩。”

    但长眠着一个护他的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秦奶奶还是给了他最大的善意。

    或者说,没有秦奶奶,就没有他。

    秦时一行人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到站时天已经黑了,在附近找了一家招待所,住了一宿。

    第二天一早,又坐车去了镇上。

    大概有十年没有回来了,小镇子没有太大的变化,就是多了些做生意的。

    秦时在镇上买了一些祭奠要用的东西,打了一个电话。

    大约十分钟不到,秦明开着一辆桑塔纳来接他们了。

    秦明当了七年兵,退伍后在一家企业当司机,专开老板的座驾。

    “哥,嫂子,快上车。”

    路上,秦时在问三爷爷的情况。

    “爷爷年纪大了,行动不变,现在住在我家,奶奶前两年过世了。”

    这些,秦时并不知道。

    一进村子,一群男孩子就跟着桑塔纳跑,刚停下,就被他们围住了。

    刚停稳的桑塔纳仿佛一块磁铁,瞬间吸引了村里一群好奇的孩子。

    他们穿着宽大的棉袄棉裤,脸蛋冻得红扑扑的,眼睛里却显得无比兴奋。

    几个胆大的孩子直接趴在车窗上,好奇地打量着车里的每一个人,小手还不时地在玻璃上轻轻敲打,嘴里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秦明笑着下车,从后备箱里拎出几袋零食,孩子们一见,更是欢呼雀跃,纷纷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伸出小手。

    “秦明叔,你可真好。”

    “秦明叔,婶婶一定能给你生儿子,我奶奶会看相。”

    “去你的,嘴再甜也不能多分。”

    秦明的媳妇怀孕七个多月了,孩子们跟他熟,都想坐车上兜一圈,所以夸奖他的话不要钱,还变着花样夸。

    “秦明,我们家的那两间房子还在吗?”

    秦明讪笑,“哥,我爷爷年纪大了,没能护住,现在是大爷和二哥住。”

    秦时也没打算要回来,他不是秦家子孙。

    祭奠的东西是不能带到别人家的,这么一来,只能直接上山了。

    突然多了这么几个人,左邻右舍都探出头来了。

    “哟,这不是秦时吗?你们回来……”

    “给我奶奶上坟。”

    “哎呀,你是个孝顺的,巧慧你也回来了?”

    巧慧笑着点头,“是,二大娘,您老身体还好吗?”

    “托dang的福,这两年的日子好过了,白面饺子都吃上了,我没病没灾的,好好活,多活几年……这孩子是你家孩子吧?”

    “对,我家最小的。”巧慧拉了拉天天的小手,“天天,喊二奶奶。”

    天天喊了二奶奶。

    二奶奶又夸上了,“这孩子长的真好啊,也难怪,爹妈都长得这么漂亮,随哪个也不丑……这两个人是?”

    指的是杨英红和韩秀兰。

    “二嫂,不认识我了?”

    韩秀兰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年,老一辈人她还有印象。

    二大娘仔仔细细打量着韩秀兰,隐隐约约还有以前的影子。

    “春兰子?”

    “是我。”

    二大娘吓了一跳,说了一句啊呀妈呀,“你可别吓我,咱上辈没冤下辈没仇的,我好像也没对不起你是吧?”

    “二嫂,我是和儿子儿媳一起来的。”

    二大娘,“你不是死了吗?”

    看来秦家人没有说出去。

    “没有,我当时是昏过去了,让人救了。”

    “这真是,戏本都不敢这么写。”

    秦时牵着天天的手走在前面,巧慧扶着杨英红走在后面。

    “秀兰,你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环境这么差,肯定吃了不少的苦。

    “是啊,多少年了,后山这块变化不大。”

    秦时在一个坟茔前停下,铺上一张报纸,把带的东西都摆上。

    “这就是你奶奶的坟墓吗?”韩秀兰问巧慧。

    “是。”

    韩秀兰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扑通一声跪在养母的墓前,喊道:“娘,不孝女来看你了。”

    韩秀兰跪在坟前,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滴落在冰冷的土地上。

    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就是了。

    秦奶奶不是母亲,又胜似母亲,每当想起她来,韩秀兰只剩下唏嘘和遗憾。

    杨英红给老姐妹祭奠,絮絮叨叨的拉了好一阵子家常。

    秦时只默默地帮着清理杂草,他有很多很多的话想说,却说不出来。

    巧慧跟在姥姥和婆婆后面,也祭拜了。

    天天有样学样。

    秦时喊天天过来,“给你太奶奶磕个头。”

    天天问秦时,“爸爸,太奶奶认识我吗?”

    秦时想了想,说道:“太奶奶认识爸爸,你又是爸爸的儿子,她当然认识你了。”

    “噢。”天天跪在地上,学爸爸的样子磕了三个头。

    祭拜完秦奶奶,韩秀兰又去看了自己的坟,坟包上没有杂草,显然有人清理过。

    韩秀兰久久没说话,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秦时走了过去,站在了妈妈身边,“我打算和三爷爷商量商量,把坟……不要了。”

    “……要着吧,这里面埋着春兰子。”

    秦时:“……”

    杨英红:“……”

    三爷爷早从孙子这里得了信,烧了热水泡了茶,又让儿媳妇赶紧做饭。

    秦明去了镇上割了肉买了两个菜肴。

    正在忙碌中,秦时带着家人来了。三爷爷爱喝酒,除了两瓶汾酒,还有营养品。

    秦时一行人踏入三爷爷家的小院,三爷爷早已等候多时了。

    脸上堆满了笑意,皱纹更深了几分,却掩不住眼中的喜悦。

    他接过秦时手里的礼品,连声说:“来就来了,还带这么多东西干啥?”

    话虽这么说,三爷爷让孙子赶紧把酒收起来,这么好的酒留着招待贵。

    秦明媳妇和妈妈在厨房里忙活,锅碗瓢盆交响曲热闹非凡,诱人的肉香混合着蔬菜的清新,悄悄钻入每个人的鼻尖,勾起了食欲。

    韩秀兰和杨英红被让进了堂屋,秦明妈端来了刚泡好的茶水,茶香袅袅。

    不可避免的又提起了房子。

    “秦牧这个不是玩意的玩意,非说那两间房是祖产,你不是秦家的孩子,自然要收回。”

    秦牧还说,若是三爷爷阻拦,他就把秦时的身世讲出来,身为秦家的儿媳妇,生出来的是别人的孩子,好听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