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宛若众星捧月似的被众人簇拥着进入了那家华夏风格的茶楼。
看到如此多的同胞来此,老板心里高兴无比,这也等于免费做广告了。
茶楼老板专门开了一间精美的包厢,给张震等人上了今年的新茶和各种茶点。
张震冲着众人作揖然后说道。
“感谢大家的信任,那咱们就开始吧,大家一个一个来,把要鉴定的东西拿过来。”
第一个走上前来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老板。
他小心翼翼地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巧的物件,说道。
“张先生,您帮我看看这个鼻烟壶,我一直拿不准它的年代和真假。”
张震接过鼻烟壶,仔细端详起来。这鼻烟壶造型精美,壶身绘着一幅山水图,笔触细腻,色彩鲜艳。
张震微微点头,说道。
“这是一个清代的料器鼻烟壶,从绘画风格和用料来看,应该是出自当时的民间艺人之手,虽然不是出自名家,但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中年老板听了,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说道。
“多谢张先生,我一直以为这是个现代仿品,没想到还有点价值。”
接着,又有几个人陆续拿着自己的古董请张震鉴定,张震都一一给出了准确的判断和详细的解释。
这时,一个年轻的老板走上前来,他的手中拿着一个锦盒,神色有些紧张。
他打开锦盒,里面是一枚银光闪闪的银圆。
他说道。“张先生,这枚银圆我收来的时候,就觉得不一般,但又不敢确定,您帮我看看。”
张震接过银圆,刚一入手,就感觉到了这枚银圆的与众不同。
他仔细观察银圆的正面和背面,上面铸有“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的字样。
张震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他激动地说道。
“这枚银圆可不简单啊,它是珍贵的奉天癸卯一两。”
人群中立刻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有个瘦瘦的古董老板却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说道。
“张先生,这奉天癸卯一两存世量那么稀少,哪能这么容易就碰到真品,我看这八成是个仿造得不错的赝品罢了。”
楚若云好奇地凑过来,问道。
“张震,他说得对吗?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呀?”
张震笑了笑,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这奉天癸卯一两啊,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
它的铸造背景很特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省为了迎合慈禧等保守派,试铸了一枚一两重的银圆。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银圆并没有正式发行流通,存世量极仅有一枚。
而且它的工艺精湛,字体规整,图案精美。”
说着,张震把银圆展示给大家,继续说道。
“你们看这枚银圆,从色泽上看,呈现出自然的包浆,历经岁月的沉淀,颜色温润而不刺眼。
再看这包浆,分布均匀且有层次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伪造出来的。
还有这毫无磨损的程度,也是符合没有流通过和保存完好的特征。
而且这枚银圆的字体刚劲有力,图案细节清晰,和真品的特征完全相符。”
当然有句话张震没说,在后世的拍卖市场上,这枚银圆可是拍出了四千多万的高价啊。
同时心里开始打谱如何将这枚银圆收入囊中。
最后他总结道,“所以,从各方面来看,这枚应该是真品无疑。”
那个瘦瘦的老板听了,依旧有些不服气,还想争辩,可周围的人纷纷对他投去不满的目光,有人小声说道。
“张先生这么专业,你就别瞎说了。”
那老板只好闭上了嘴。
而那个年轻老板则是激动得满脸通红,说道。
“张先生,太感谢您了,我真是走大运了。”
张震轻声说道,“气的话就不要说了,我想问问老板,这枚银圆您是否有意出手呢?”
年轻老板憨笑道,“我做的古董生意,自然是要卖的,只不过价格合适才行!”
张震笑道,“那您不妨说说心理价位,我也看看能不能出得起。”
年轻老板陷入了沉吟之中,好半晌他又和几个关系不错的老板交头接耳一番,最后才说道。
“张先生,您要是想要的话,那我就出价十万美刀!”
他话音落地,顿时引起了一阵惊呼。
要知道这枚银圆虽说是孤品,但毕竟此刻华夏古董价值不高。
而且机制银圆的价格也鲜有高价,在众人眼中,一枚银圆一口要价十万美刀,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了。
就在大家以为张震肯定拒绝的时候,让众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张震从衣兜里拿出了一本支票,在其中一张上面写下了数字,然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张震非常潇洒地从支票本上撕下来那一张,轻轻的推在那位老板面前。
张震温和说道,“十万美刀确实高点了,这样,您看我出的价格,如果可以,咱们就成交了!”
十万美刀对张震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而已,不过他是做生意的,不可能别人出价多少就是多少!
再者目前银圆的价格确实不高,如果他真的答应十万美刀,那么绝对不是好事。
年轻老板拿起支票仔细一看上面竟然写着八万美刀。
惊喜顿时出现在了他的脸上,刚才要价十万美刀,纯属是漫天要价。
本来以为张震会就地还钱,没想到人家还是非常大方的给了八万的高价。
顿时年轻老板新生感激,心想将来有了好东西一定给张先生留着。
他非常痛快的将癸卯一两放在锦盒里,放在了张震面前。
张震看了一眼东西没问题,这才伸手握住了年轻老板的手,“那我就谢谢了,咱们以后常联系!”
说完递过去一张自己的名片。
年轻老板拍了脑门一下,拿出了自己的名片。
一笔交易完成皆大欢喜,众位老板纷纷鼓掌,也为了他们二人祝贺。
紧接着,一个身材魁梧的老板走上前来,他双手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说道。
“张先生,我这个东西可宝贝了,您给掌掌眼。”
张震含笑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只造型古朴的瓷瓶。
他仔细观察瓷瓶的釉色、器型和纹饰,眼睛微微眯起,脸上露出一丝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