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他比谁都清楚,一旦陈志强等人动了心思,想尽千方百计都会去干的。

    目前的国际环境,引进彩电使用的芯片生产线跟全套工艺设备,并不是什么问题,不会受到什么制约,所以742厂从东芝公司引进4英寸硅晶圆以及5微米集成电路全套生产线,现在已经开始建设,很快就会投产。

    杨威很清楚,跟742厂引进东芝芯片生产线的三鑫公司,最终成了半导体行业的巨头,而742厂却差点破产。

    原因就在于技术研发没有跟上。

    同样也是各种原因,导致了后面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几十年中,华夏芯片被卡了脖子,一直到国内为了实现弯道超车,直接换了赛道,开发出量子芯片,才扭转芯片被卡脖子的局面。

    “局长,您对杨威同志的提议怎么看?”

    陈恺在杨威离开后,直接问陈志强。

    态度明显:如果要搞,直接就开始筹备这事情,不管是把长虹搞到手,还是以目前西南局下属单位为基础,引进生产线,都得搞。

    “杨威之前一直都在说咱们要问民品要利润,这是给我们的建议啊。得搞!不过引进生产线的话,外汇这块......”

    说道这里,他看向了一旁的梁昊。

    “别看我,我们手里保留的外汇额度,杨威根本就不让我动......说是要引进一些先进的研究设备,目前进出口公司那边在帮我们寻找电子显微镜以及其他的一些设备......”

    梁昊急忙摇头拒绝。

    开玩笑,红星所保留的外汇额度,杨威不允许任何人动。

    他要是真的给了西南局,到时候怎么跟杨威交代?

    现在他给杨威增加了不少工作,杨威都没找他麻烦呢。

    “小气!”

    “其实没有必要进口啊。咱们国内的,比引进的还先进一些,华清大学那边已经研究出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机,曝光精度达到3微米,只比美帝晚了两年而已,咱们44所购买了一台,下半年就会到货。”

    韩远山开口。

    他明白杨威的意思。

    杨威去了44所回来就提出这事情,绝对不是随口说说的。

    当初杨威给韩远山说过,国内很多最先进技术其实比国外差不了多少,可就因为成本太高、生产效率不如国外,就是去了订单,最终导致缺乏研究经费,然后跟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

    杨威既然提出来,明显是希望西南局也支持华清大学的光刻机研究。

    只要有订单,持续研究就有经费。

    “华清大学?他们的只是光刻机啊!”

    “自己的,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而且最先进的绝对不会拒绝卖给咱们......742厂那边花费数千万刀从东芝引进整套生产线,生产工艺只是5微米呢!根本就没法制造高端芯片。连硅晶圆,也只提供了4寸的生产线......”

    听了韩远山说的,梁昊也明白了杨威的意思,自然开始帮着说话。

    陈志强等人因为红星所的不少项目都涉及到芯片,还是高端芯片,所以对这产业有着不少的了解。

    看着两人热情地介绍,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圈套。

    可他不知道这里面具体有什么圈套。

    “如果不是我们基础太差,可能我们自己就搞芯片生产线了。别的不说,目前全国范围内,很多单位都在申请引进彩电生产线,而彩电最核心的就是彩色显像管跟芯片,目前国内只能提供少量,引进的彩电生产线,都是从国外进口芯片的......”

    梁昊有些失落地说道。

    仿佛没有搞芯片生产线,是红星所莫大的损失。

    陈志强听着他的话,一直都在观察他的神态变化。

    红星所想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