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真聪明,如果换做其他人,可能已经惊慌到忘记了比赛规则。”

    “那么姐姐很好奇,你这么聪明,是遗传爸爸还是妈妈呢?”

    花花回应:“我不知道,我的爸爸妈妈都很聪明。”

    张梦打算继续追问,花花突然又说道:“妈妈说我像老师。”

    张梦一惊。

    赶紧问道:“是说你像叶老师吗?”

    花花点头。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不知道,你得问她。”

    花花回答,张梦呆呆的看了花花一眼,又转向旁边看了一眼叶辰。

    心中猜测,一天之中,陪伴花花时间最长的人,除了父母,应该就是叶辰了。

    他作为老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的认知和行为。

    小孩能像老师,也可以理解。

    随后。

    张梦又问:“比赛快结束的时候,最后裁判说比赛结束了,为什么你还要补枪呢?”

    花花露出天真无邪的眼神,说:“因为比赛结束的铃声还没有响啊,我跟裁判叔叔说过了。”

    张梦苦笑一番。

    她其实想问的是,花花为什么要补枪。

    关于这个问题,不仅是她,很多网友都很好奇。

    “原来是这样,可是你们已经优胜了,为什么要补枪呢?”

    花花思考片刻,答道:“因为我不打他,他就会打我。”

    花花说完。

    张梦震惊。

    所有人都知道,花花从地上捡起的枪,内部装着石头子弹。

    花花本人肯定也知道。

    然而她在知道的情况下,仍旧朝着棒子国学生,连续开了好几枪。

    这种举动,不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简单粗暴的说,是一种报复心理在作祟。

    张梦跟很多人一样,以为花花会说,是在给她和受伤的小林报仇。

    然而。

    花花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

    张梦眼底透露出一丝惊讶。

    她感觉自己忽略了什么。

    继续追问道:“当时结果裁判也来到了附近,他们应该不会再打了吧?”

    这句话,也只不过是她的习惯性猜测。

    以为现场来了一个大人,孩子们就会受到威胁,不会再轻易开枪。

    面对她的猜测,花花果断反驳:“姐姐你没有在现场,你怎么知道他们不会打?”

    张梦被问的一时语塞。

    花花又说道:“我摔碎水晶灯的时候,他们向我扑了过来。那个叫李俊秀的人试图推倒我。”

    “当时,全场只有我和棒子国的五个学生,他们拿着装有石头的手枪,我赤手空拳,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如果什么都不做,只会白白挨打。”

    “我捡起手枪的时候,裁判是来了。”

    “可是裁判如果真的有用,那棒子国的学生为什么还要犯规?为什么还要伤害我们小伙伴?”

    “他们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制止犯规?”

    全场安静。

    花花平静的说:“我不相信裁判叔叔,所以我只能自己保护自己!”

    听到花花的话,张梦很震惊。

    她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五岁的小孩,被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其实是没有安全感的。

    就算是比赛裁判,活动的工作人员。对学生而言,不过跟路上看到的陌生叔叔一样。

    她们对陌生人都抱着极大的警惕心理。

    想到这里。

    张梦再次为花花感到震惊。

    如果是普通小孩受到伤害,看到大人的时候,第一反应应该是求救。

    而花花恰好相反。

    她不仅在警惕着棒子国的学生,同样也在警惕着裁判。

    正如她所说,棒子国的学生犯规的时候,他们没能第一时间出现。最后关头,才不慌不忙的出来,这个表现,已经失去了花花对他们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