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丁家巷小院中的少年们,现在都已经独当一面。

    巷口,不少丁家巷街坊探出头来。

    “是张远回来了。”

    “嘘,现在是张大人,张司首。”

    “哎,老张家,出了能人啊……”

    丁家巷中所居,都是镇抚司和军伍家眷,不少人都是看着张远长大。

    谁能想象,当年的张家小子,现在已经是庐阳府中权势最大的三位之一。

    “衣锦还乡,这就是了吧?”巷口边,穿着皂衣的老卒面带羡慕。

    “二河兄弟,张振小子,也是该瞑目了。”

    ……

    小院的门打开,伸出头来的妇人看到张远和玉娘,面上全是欣喜。

    “张爷,夫人,你们可回来了。”

    吴姨,会做云州菜,明泉楼老陶的婆娘,当初张远雇来给玉娘专门做云州菜。

    张远和玉娘他们离开丁家巷,吴姨被安排了看守小院。

    走进小院,前后院子还是从前模样。

    站在院中玉娘有些失神。

    小院,仿佛看到张远挥刀的身影,书房,夜夜都亮着灯烛。

    这小院,见证了张远的崛起。

    回过头,玉娘看到张远面上也带着一丝缅怀,两人相视,目中都是笑。

    正是有那段岁月,他们才能彼此心意相通,才能相扶相持,一路前行啊……

    “张爷,夫人,我,我给你们做饭。”

    吴姨搓着手,往厨房走去,“还是夫人最喜欢的云州粉怎么样?”

    云州粉。

    “好啊,我都好久没有吃过云州菜了。”玉娘笑着往小院中走,“九林县没有一个会做云州菜的。”

    “我就说跟夫人你去九林县嘛,我做的云州菜,比我家老头子的还正宗。”吴姨口中念叨着。

    去过云州,吃过云州粉,张远才知道,吴姨做的云州粉并不正宗。

    不只是云州粉,连明泉楼老陶做的云州菜,也不正宗。

    在庐阳府时候,玉娘爱吃云州菜,吃的是念想。

    其实今日张远和玉娘是要去赴宴的。

    庐阳府官绅为张远接风,为前司首韩长载践行的宴席。

    不过玉娘没有告诉吴姨,而是陪着她往厨房去煮云州粉。

    或许,在玉娘心中,这小小院子,才是她和张远的家。

    ……

    两日之后,玉娘带红玉和苏幺妹等人离开庐阳府,随船队往徐洲。

    这一趟之后,船队就要准备去上三洲。

    张远则是留在庐阳府,成为庐阳府三巨头之一的庐阳府镇抚司司首。

    朝阳初升,衣袍穿戴整齐的张远,腰间悬着双刀,走出丁家巷小院。

    小院之外,十二位身穿黑色皂衣的青年躬身抱拳。

    “司首大人!”

    张远点头,大步前行。

    朝阳照在他身上,一如三年前,他手按腰刀,接替大哥张振往镇抚司述职的模样。

    十二位英武少年随行,每一位都至少隐元中期修为。

    除了跟随张远而来的肖扬等六人,这十二位少年当中还有庐阳府城中世家精英,甚至有几位其他府,郡城中精英。

    他们或是家中背景牵扯,或是本身出众,才有资格成为庐阳府镇抚司司首张远的亲卫。

    与张远关系亲近的世家,那些官员,谁不知张远不止自身修为高深,精进神速,更是培养出麾下号称“拦江青狼”的苏长山,“九林青雀”孙立等一众少年。

    能追随张远,无论对于其自身还是背后家族,都是一场机缘。

    张远随行可不只是这十二位亲卫,更有隐在暗处的四位暗卫和两位供奉。

    到镇抚司门前,值守的四位皂衣卫拱手。

    “见过司首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