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从生产队赶大车开始 > 第1718章 这么先进吗?
    第1718章这么先进吗?

    “干得好,建平这小子,真是够刚的!”

    得知孙建平一把火把那些什么书和磁带都给烧了之后,方书记激动得站起身,使劲一拍桌子!

    有魄力!

    敢打敢干!

    不枉我栽培你!

    他娘的,啥时候能把城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给我禁了!

    方书记越想越来气,要不是老蔡给那个什么陈旭彰站台,也不会有这么多人买锅往脑袋上扣。

    真是……

    混账王八蛋!

    小臧兴冲冲从窗外跑过去,手里拎着一个信封,鼓囊囊的,方书记一看就知道是老蔡特意给秘书封的大红包!

    最近他们的磁带和书卖得特别火爆,老蔡也从中捞了不少,至于跟着他的那伙人也都“五马分肥”,每个人腰包鼓鼓。

    方书记翻了个白眼,虽说他现在是鹤城的一把手,但手底下还真没几个铁杆,主要原因还是他这个人太过于正直,从来不会假公济私,拿小恩小惠收买下属,所以也就不太得大家伙“喜欢”了。

    这点孙建平和他还有所不同,孙建平也是那种不拿公家好处的“正人君子”,但他是从底层一步步干起来的,又得老曹、姚忠平、蒋明奇等人指教,有时候也会拿些小恩小惠去收拢下属,比如说开个口子,让白桂云成本价从食品厂买猪的下脚料,拿来开个小饭店,赚钱补贴家用;年终岁尾,按照今年的财政结余情况给每个人发个三百左右的奖金什么的。

    连大老猫都懂得人情世故,瓶子自然也不能免俗。

    “唉!”

    方书记叹了口气,他不想拉拢手下,不想给他们发奖金吗?

    他也想!

    关键是拿什么发?

    他手里一分钱也没有!

    鹤城这个城市很特殊,原先是黑省的省会,后来毛子又给援建了几个大厂子,也是北方重工业中心城市之一,但这些重点工厂一般都归一机部二机部等部门直接领导,税收和利润也不上缴到地方,所以鹤城的财政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虽说大大小小的国企也不少,但能盈利的实在太少了,有些自打改革开放之后就半死不活,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整天闹着讨薪。

    能捞钱的几个厂子,比如说翔鹤羽绒服厂、肉联厂、服装大厦等等,都在老蔡的控制下,他这个光杆书记手里啥也没有!

    就是想给大家伙分点好处也难!

    方书记坐立不安,干脆推门走出去,来到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瞅瞅满街闪耀银光的铝锅,顿觉一个头两个大!

    算了,去找建平聊聊天去!

    他骑上三蹦子,一溜烟直奔纳河而去。

    纳河街面上人甚至比鹤城还要多,方书记骑着三蹦子,在人群里来回穿梭大半天,才堪堪挤到县大院门口!

    “今天赶集啊这是,咋这老多人!”

    方书记接过老肖递来的毛巾,擦擦脑门上的汗,“你们领导呢?”

    “在市场里边呢,我这也挤不过去……”看着黑压压潮水一般涌进来的人群,老肖也是无奈一耸肩。

    “这小子……”

    方书记随手把毛巾搭在肩膀上,挤进人群里,跟着前来赶集的,卖山货的,来遛跶的人往前蹭,宽阔的马路两边全都是摆摊的农民,一个个高声叫卖着自己手里的山货和各种小百货用品,不时有人蹲下来挑挑拣拣,讨价还价,气氛十分热烈。

    孙建平也被挤在人堆里动弹不得,他本着堵在哪就在哪里站一会的理念,和路边摆摊的农民攀谈起来。

    “大叔哪里人?”

    “我啊,甘南的!”老爷子一咧嘴,嘴里缺了一颗门牙。

    “今年高寿啊?”

    老爷子比划着手指头,“七十八,奔八十了!”

    孙建平笑着摇摇头,“不像,不像啊!我看您也就五十岁刚出头!”

    “孙县长真会说话!”老头嘎嘎笑起来,从摊位上拿起一捆甘草递给他,“孙县长拿回去泡水喝呗,都是野生的,自个上山采的,好东西啊!”

    “老爷子我可不能白要您的东西,多少钱您开个价,我给我奶奶买点。”

    “要啥钱要钱,得亏你整这么个集市,让我们过来卖货,老百姓都感谢你啊!”老爷子一竖大拇指,抓着孙建平的胳膊就往他手里塞!

    “老爷子使不得使不得……”

    孙建平连忙摆手拒绝。

    “拿着拿着,别撕吧了!”

    最后孙建平不得不扔下五块钱,夹着这捆甘草走了。

    “你们纳河人有福啊,摊上这么个好县长,我们那嘎达的都是些啥啊,除了收钱啥也不会,一群王八犊子,咋不叫雷给劈死!”

    老爷子又坐下来,和一个蹲下来买药材的大妈絮叨。

    “可不咋的,我们县长多好,小伙一米八大个,长得带劲;又会办事,把我们县整得多兴旺!”

    这位大妈不无自豪的赞扬起来。

    方书记费了好大力气才挤到车站大棚里面,这里算是山货交易中心的“VIP”地段,交易的东西也都是质量比较上乘的木耳、蘑菇、榛子、山核桃、红松子等等,相比喧闹的街道两边,这里反倒安静不少,老们用挑剔的眼神打量着铺在地上的样品,把手伸进各自的袖子里,比划半天,点头或摇头,很像那么回事。

    孙建平也终于挤进来了,众人看到他,只是笑着打一声招呼,继续交易。

    “咋样叔,这还仅仅是刚开始,过阵子山货大量下山,规模比今天还大!”

    孙建平蹲下来,抓起一把红松子掂了掂,又拍拍手站起来,向方书记炫耀。

    “嗯,挺好,不错,你们这是把方圆百里的人气都给吸过来了!”方书记咧嘴一笑,“这个交易市场搞得好啊!好得让周围十几个县都记恨你!”

    “他们有种就来弄死我!”孙建平倒是满不在乎,敢来我们纳河惹事,不知道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胡子县吗?

    整急眼了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

    “行了别吹牛逼了,你们这个交易税是咋收的?我过来学习学习。”

    “按照总成交额的百分之一收取,普通摊位成交额低于一百块的免税。”孙建平想了想,“开正规完税发票。”

    方书记一愣,这个价格可倒是够低廉的!

    “嗯,这样也好,把利润让给老百姓。”方书记也明白,想要靠市场赚钱,就不能玩竭泽而渔那一套,把人吓跑了以后谁还来?

    “这是干啥的?”

    方书记这样才注意到每个大棚外边都立着一块小黑板,小黑板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广告,上边写着诸如郝记山货庄敞开收购各种优质山货,价格公道,现钱结算,铺位在一号大棚A-2摊位等等。

    还有类似于兴隆沟李老歪屯王二牤子家出售优质榛蘑三百斤,当年新蘑菇,无土无杂,质量上乘,欢迎下屯收购云云。

    还有一些留的是自家的地址,都是求购或者出售的信息。

    “就是一个信息发布小黑板,谁有什么需求就写上去,方便买卖商信息交流。”

    正说着一个农民走过来,冲孙建平咧嘴一笑,“县长好!”

    “曾叔今天又来卖啥了?”孙建平笑着拒绝他递来的香烟,曾老三叼着烟,提起小黑板下面放着的粉笔,刷刷写起来,“这不前几天刚在屯子里收了点猴头,我寻思能不能卖了,都是好东西……”

    他咵咵在小黑板上写下“县城东头兴化街岔路口南行一百米,琳琳小卖店有一百五十斤干猴头出售,质量优良,价钱公道,欲购从速……”

    我去这么先进吗?

    (本章完)